摘要 | 第1-7页 |
英文摘要 | 第7-16页 |
第一章 综述 | 第16-49页 |
·引言 | 第16-17页 |
·环糊精的结构特性 | 第17-18页 |
·环糊精形成包结物的条件 | 第18-20页 |
·环糊精包结作用的应用 | 第20-23页 |
·医药方面的应用 | 第20-21页 |
·在分离对映体中的应用 | 第21页 |
·超分子方面的应用 | 第21-23页 |
·分子模拟方法 | 第23-30页 |
·分子力学 | 第24-25页 |
·分子动力学(Molecular Dynamics,MD) | 第25-28页 |
·自由能计算 | 第28-30页 |
·分子模拟方法在环糊精化学中的应用 | 第30-34页 |
·包结物结合能的计算 | 第30-31页 |
·主-客体分子识别的研究 | 第31-34页 |
·研究内容和研究前景 | 第34-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49页 |
第二章 柔性对接算法用于β-环糊精对芳香化合物的手性识别研究 | 第49-69页 |
·引言 | 第49页 |
·理论和方法 | 第49-55页 |
·分子模型 | 第49-52页 |
·柔性对接算法 | 第52-53页 |
·包结自由能函数 | 第53-55页 |
·双模式包结物的稳定性 | 第5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5-66页 |
·形成包结物的驱动力及客体分子在β-CD空腔中的包结位点 | 第55-56页 |
·包结常数及优势取向的预测 | 第56-59页 |
·手性识别的驱动力 | 第59-61页 |
·结构特性对手性识别的影响 | 第61-66页 |
·结论 | 第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第三章 环糊精与磷脂头部包结作用的模拟研究 | 第69-88页 |
·引言 | 第69-70页 |
·理论和方法 | 第70-72页 |
·分子模型和模拟 | 第70-71页 |
·对接算法 | 第71-7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2-82页 |
·刚性对接得到的α-CD包结物的能量曲线 | 第72-73页 |
·柔性对接得到的α-CD包结物形成过程中的能量分布 | 第73-75页 |
·α-CD与PI头部形成包结物的结构分析 | 第75-79页 |
·α-CD与PS及PE头部形成的包结物 | 第79-81页 |
·磷脂头部与β-及γ-CD的相互作用 | 第81-82页 |
·结论 | 第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8页 |
第四章 α-环糊精与磷脂相互作用的分子力学和分子动力学研究 | 第88-102页 |
·引言 | 第88页 |
·理论和方法 | 第88-90页 |
·分子模型 | 第88-90页 |
·柔性对接算法 | 第9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90-99页 |
·α-CD与POPI包结过程中的能量分布 | 第90-93页 |
·α-CD与POPI的头部形成的包结物 | 第93-96页 |
·α-CD与POPI的尾部形成的包结物 | 第96-97页 |
·α-CD与POPI包结结构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 第97-99页 |
·结论 | 第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2页 |
第五章 胆固醇与环糊精包结作用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 第102-119页 |
·引言 | 第102页 |
·理论和方法 | 第102-105页 |
·分子模型 | 第103-104页 |
·分子动力学模拟 | 第104页 |
·自由能计算 | 第104-10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05-113页 |
·沿反应坐标变化的自由能曲线 | 第105-108页 |
·结合常数和结合自由能 | 第108-110页 |
·结合的驱动力 | 第110-111页 |
·包结物的结构稳定性 | 第111-113页 |
·结论 | 第113页 |
参考文献 | 第113-119页 |
第六章 α-环糊精轮烷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 第119-133页 |
·引言 | 第119页 |
·理论与方法 | 第119-122页 |
·分子模型 | 第119-120页 |
·分子动力学模拟 | 第120-121页 |
·自由能微扰方法 | 第121-12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22-128页 |
·真空和水溶液两种环境下氢键及相互作用的差异 | 第122-124页 |
·三种取向间氢键及相互作用的差异 | 第124-126页 |
·三种取向的结构及自由能差 | 第126-128页 |
·结论 | 第128页 |
参考文献 | 第128-133页 |
致谢 | 第133-134页 |
学位论文期间完成的论文目录 | 第1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