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学校管理论文

新制度主义视野下的学校制度变迁

缘起第1-14页
第一章 范畴界定与研究综述第14-27页
 一、范畴界定第14-20页
  (一) 制度第14-17页
  (二) 学校制度第17页
  (三) 新制度主义第17-19页
  (四) 学校制度变迁第19页
  (五) 路径依赖第19-20页
 二、相关研究综述第20-24页
  (一) 国外有关研究综述第20-22页
  (二) 国内有关研究综述第22-24页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第24-27页
  (一) 研究思路第24-25页
  (二) 研究框架第25-26页
  (三) 研究方法第26-27页
第二章 学校制度的结构与功能第27-35页
 一、学校制度的构成要素第27-29页
  (一) 正式学校制度第27-28页
  (二) 非正式学校制度第28-29页
  (三) 学校制度实施机制第29页
 二、学校制度的结构第29-32页
  (一) 正式学校制度与非正式学校制度的联系第30-31页
  (二) 正式学校制度与非正式学校制度的区别第31页
  (三) 两种类型学校制度的实施机制第31-32页
 三、学校制度的功能第32-35页
  (一) 导向功能第32-33页
  (二) 约束功能第33页
  (三) 激励功能第33-34页
  (四) 整合功能第34-35页
第三章 学校制度变迁的动因第35-44页
 一、学校制度的演变第35-37页
 二、学校制度的利益相关者第37页
 三、学校制度变迁的动因与实例分析第37-44页
  (一) 学校的外在压力第38页
  (二) 学校制度自身的缺陷第38-39页
  (三) 案例分析第39-44页
第四章 学校制度变迁的类型第44-56页
 一、诱致性学校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学校制度变迁第44-47页
  (一) 诱致性学校制度变迁第44-45页
  (二) 强制性学校制度变迁第45页
  (三) 两种类型的比较第45-47页
 二、激进式学校制度变迁与渐进式学校制度变迁第47-49页
  (一) 激进式学校制度变迁第47页
  (二) 渐进式学校制度变迁第47页
  (三) 两种类型的比较第47-49页
 三、我国中小学学校制度变迁的特点第49-56页
  (一) 我国教育行政体制的演变第49-52页
  (二) 以强制性制度变迁为主第52-54页
  (三) 以渐进式制度变迁为主第54-56页
第五章 学校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第56-67页
 一、路径依赖的意义第56-57页
 二、路径依赖的类型第57-64页
  (一) 良性路径依赖第57页
  (二) 恶性路径依赖第57页
  (三) 案例分析第57-64页
 三、路径依赖的成因分析第64-67页
  (一) 非正式制度的作用第64-65页
  (二) 初始制度选择的影响第65-67页
第六章 几点结论:我国学校制度变迁的聚焦思考第67-80页
 一、学校制度变迁中的制度短缺问题第67-69页
 二、学校制度的创新问题第69-77页
  (一) 学校制度创新要慎重选择初始制度第69-70页
  (二) 学校制度的创新要密切结合政治经济条件第70-73页
  (三) 学校制度的创新要充分考虑历史文化因素第73-77页
 三、学校制度的有效性问题第77-80页
  (一) 正式制度的有效性第77页
  (二) 非正式制度的有效性第77-78页
  (三) 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相容第78-80页
结语第80-81页
参考文献第81-89页
致谢第89-90页
附:本人在读期间发表科研论文、论著及获奖情况一览表第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安徽省居民疾病负担及其与社会经济的相关性研究
下一篇:环糊精包结作用的分子模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