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9页 |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概述 | 第14-17页 |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 第14-15页 |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分类 | 第15页 |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发展状况 | 第15-17页 |
·酶的直接电化学 | 第17-21页 |
·酶的概述 | 第17-20页 |
·酶的结构及性质 | 第17-18页 |
·酶的催化特性 | 第18-19页 |
·酶的分类 | 第19-20页 |
·蛋白质和酶的直接电化学 | 第20-21页 |
·无机纳米材料增强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研究 | 第21-24页 |
·纳米材料及其性质 | 第21-22页 |
·增强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纳米材料分类 | 第22-24页 |
·零维纳米材料 | 第22-23页 |
·一维纳米材料 | 第23页 |
·二维纳米材料 | 第23-24页 |
·层状纳米材料的简介 | 第24-27页 |
·阳离子型层状二氧化锰简介 | 第24-25页 |
·层状二氧化锰的结构 | 第24页 |
·层状二氧化锰的主要性质 | 第24-25页 |
·层状二氧化锰的应用 | 第25页 |
·阴离子型层状双羟基复合金属氧化物简介 | 第25-27页 |
·层状双羟基复合金属氧化物的结构 | 第25-26页 |
·层状双羟基复合金属氧化物的主要性质 | 第26-27页 |
·水滑石的应用 | 第27页 |
·论文选题意义与主要研究内容 | 第27-29页 |
·论文选题意义 | 第27页 |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7-29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9-34页 |
·化学试剂 | 第29-30页 |
·实验仪器 | 第30页 |
·合成方法 | 第30-31页 |
·剥层二氧化锰溶胶的制备 | 第30-31页 |
·层状双羟基复合金属氧化物(LDHs)溶胶的制备 | 第31页 |
·分析测试方法 | 第31-34页 |
·X-射线衍射(XRD)分析 | 第31页 |
·透射电镜(TEM)分析 | 第31页 |
·激光粒度分析 | 第31-32页 |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 | 第32页 |
·紫外—可见光谱(UV—Vis)分析 | 第32页 |
·修饰电极的制备及三电极实验体系的构建 | 第32页 |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32-34页 |
第三章 剥层二氧化锰-辣根过氧化酶修饰玻碳电极的研究 | 第34-54页 |
·剥层二氧化锰的结构表征 | 第34-35页 |
·剥层二氧化锰与辣根过氧化酶的相互作用 | 第35-38页 |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 | 第35-36页 |
·XRD分析 | 第36-38页 |
·直接电化学行为 | 第38-42页 |
·pH值对MnO_2-HRP/GC修饰电极CV行为的影响 | 第42-44页 |
·MnO_2-HRP/GC修饰电极对底物的催化行为的研究 | 第44-51页 |
·空白试验 | 第44-46页 |
·MnO_2-HRP/GC电极对底物H_2O_2的催化CV的研究及机理探讨 | 第46-47页 |
·MnO_2-HRP/GC电极对底物H_2O_2的i-t曲线研究 | 第47-51页 |
·稳定性及抗干扰试验 | 第51-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四章 纳米水滑石溶胶—氧化酶修饰玻碳电极的研究 | 第54-69页 |
·水滑石溶胶—辣根过氧化酶修饰玻碳电极的研究 | 第54-63页 |
·纳米Zn-Al-CO_3-LDHs的结构表征 | 第54-56页 |
·纳米层状Zn-Al-CO_3-LDHs与辣根过氧化酶的相互作用 | 第56-57页 |
·HRP在电极上的直接电化学行为 | 第57-59页 |
·测试体系的pH值对LDHs-HRP/GC电极电化学行为的影响 | 第59-61页 |
·LDHs-HRP/GC电极对底物的催化行为 | 第61-63页 |
·水滑石溶胶—葡萄糖氧化酶修饰玻碳电极的研究 | 第63-68页 |
·纳米层状Zn-Al-CO_3-LDHs与葡萄糖氧化酶的相互作用 | 第63-65页 |
·GOD在电极上的直接电化学行为 | 第65-67页 |
·pH值对GOD-LDHs/GC修饰电极CV行为的影响 | 第67-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9-71页 |
·结论 | 第69页 |
·论文的创新点 | 第69-70页 |
·展望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6-77页 |
作者及导师简介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