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东宁县金厂斑岩型金矿热液蚀变及黄铁矿标型研究
声明 | 第1页 |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act | 第6-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1页 |
·本文研究背景 | 第9页 |
·研究内容及主要工作量 | 第9-10页 |
·取得的主要进展与成果 | 第10-11页 |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1-18页 |
·区域地层 | 第11-13页 |
·下元古界黑龙江群 | 第11页 |
·上古生界黄松群石炭—二叠系 | 第11-12页 |
·中生界侏罗系及白垩系 | 第12页 |
·新生界第三系及第四系 | 第12-13页 |
·区域构造 | 第13-15页 |
·褶皱 | 第13-14页 |
·断裂 | 第14-15页 |
·区域岩浆岩 | 第15-16页 |
·区域地质构造演化 | 第16-17页 |
·区域矿产 | 第17-18页 |
第三章 矿床地质特征 | 第18-23页 |
·矿区构造-岩浆活动 | 第18-20页 |
·金厂斑岩型金矿展布特征 | 第20页 |
·斑岩型金矿矿石特征 | 第20-23页 |
·矿石类型及其含金性 | 第20-21页 |
·矿石矿物组合及主要矿物特征 | 第21页 |
·热液蚀变矿化阶段 | 第21-23页 |
第四章 热液蚀变 | 第23-29页 |
·热液蚀变类型及特征 | 第23-24页 |
·热液蚀变分带 | 第24-27页 |
·单孔热液蚀变的空间分布 | 第24-27页 |
·金厂斑岩型金矿热液蚀变的分带性 | 第27页 |
·对金厂斑岩型金矿的认识 | 第27-28页 |
·热液蚀变的深部及外围找矿意义 | 第28-29页 |
第五章 岩石磁性 | 第29-34页 |
第六章 黄铁矿形态标型研究 | 第34-51页 |
·黄铁矿形态基本特征 | 第34-36页 |
·3 孔黄铁矿形态基本特征 | 第34-35页 |
·与乳山石英脉型金矿黄铁矿的比较 | 第35-36页 |
·金厂斑岩型金矿不同阶段黄铁矿形态演化特征 | 第36-44页 |
·ZK18-1 孔不同阶段黄铁矿形态 | 第36-38页 |
·ZK18-4 孔不同阶段黄铁矿形态 | 第38-40页 |
·ZK18-5 孔不同阶段黄铁矿形态 | 第40-42页 |
·金厂斑岩型金矿不同阶段演化特征 | 第42-44页 |
·黄铁矿形态的垂向变化 | 第44-46页 |
·ZK18-1 孔黄铁矿形态的垂向变化 | 第44-45页 |
·ZK18-4 孔黄铁矿形态的垂向变化 | 第45页 |
·ZK18-5 孔黄铁矿形态的垂向变化 | 第45页 |
·黄铁矿形态与蚀变关系初步探讨 | 第45-46页 |
·黄铁矿形态成因探讨及找矿标志 | 第46-47页 |
·黄铁矿形态填图及找矿意义 | 第47-51页 |
第七章 黄铁矿化学成分标型 | 第51-59页 |
·方法及结果 | 第51-54页 |
·黄铁矿化学成分基本特征 | 第54-55页 |
·黄铁矿元素的赋存状态 | 第55-56页 |
·不同阶段黄铁矿化学成分演化特征 | 第56-58页 |
·不同标高黄铁矿化学成分演化特征 | 第58页 |
·金厂斑岩型金矿黄铁矿化学成分找矿标志 | 第58-59页 |
第八章 黄铁矿晶体结构 | 第59-61页 |
·方法与结果 | 第59页 |
·黄铁矿晶体结构找矿标志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图版 | 第64-68页 |
简历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