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务会计基础理论与应用探析
引言 | 第1-12页 |
第一章 法务会计概念结构 | 第12-24页 |
一、法务会计定义与特征 | 第12-14页 |
二、法务会计地位 | 第14-18页 |
三、法务会计目标 | 第18-19页 |
四、法务会计假设 | 第19页 |
五、法务会计原则 | 第19-22页 |
六、法务会计要素 | 第22-24页 |
第二章 法务会计的产生基础 | 第24-33页 |
一、法务会计产生的社会环境 | 第24页 |
二、法务会计产生的职业背景 | 第24-25页 |
三、专业局限—法务会计产生的学科背景 | 第25-33页 |
(一) 法律方法的局限 | 第25-26页 |
(二) 会计的局限 | 第26-28页 |
(三) 审计功能的弱化 | 第28-32页 |
(四) 其他欺诈调查手段的局限 | 第32-33页 |
第三章 法务会计的应用领域 | 第33-51页 |
一、法务调查会计 | 第33-39页 |
(一) 法务调查会计特征 | 第33-35页 |
(二) 法务调查会计的具体方法 | 第35-37页 |
(三) 法务调查会计的实施进程 | 第37-39页 |
二、损失计量 | 第39-43页 |
(一) 损失赔偿的范围 | 第40-41页 |
(二) 赔偿金计算 | 第41-43页 |
三、诉讼支持 | 第43-48页 |
(一) 法务会计在诉讼支持中的职责 | 第44-45页 |
(二) 法务会计的诉讼支持程序 | 第45-48页 |
四、法务会计应用领域的制度规范 | 第48-51页 |
(一) 法务会计的法律规范 | 第48-49页 |
(二) 法务会计的职业准则规范 | 第49-51页 |
第四章 我国法务会计发展分析 | 第51-58页 |
一、我国法务会计的需求分析 | 第51-52页 |
二、我国法务会计的供给现状 | 第52-54页 |
(一) 我国法务会计的实践现状 | 第52页 |
(二) 我国法务会计的研究现状 | 第52-53页 |
(三) 我国法务会计的教育现状 | 第53页 |
(四) 我国法务会计的制度环境 | 第53-54页 |
三、我国开展法务会计的构想—以制度构建为中心 | 第54-58页 |
(一) 我国法务会计的法律制度 | 第55页 |
(二) 我国法务会计准则的构想 | 第55-58页 |
结论 | 第58-59页 |
附录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