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3-21页 |
·题旨和任务 | 第13页 |
·选题依据与选题意义 | 第13-16页 |
·农业科技发展要求研究生发挥重要作用 | 第13-15页 |
·新型农业要求在创新一线实战培养科技人才 | 第15-16页 |
·本文研究的意义 | 第16-17页 |
·为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提供第一手研究资料和理论依据 | 第16-17页 |
·为提高中国农科院研究生教育质量和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提供参考 | 第17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目标 | 第17-18页 |
·研究目标 | 第17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研究特色和创新点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创新能力、创新教育及评价体系研究综述 | 第21-34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1-24页 |
·关于“创新” | 第21页 |
·关于“创新能力” | 第21-22页 |
·关于“创新教育” | 第22-24页 |
·相关理论透析 | 第24-34页 |
·创新理论 | 第24页 |
·创新能力构成要素的理论基础 | 第24-27页 |
·创造性综合发展理论 | 第27-29页 |
·相关研究概述 | 第29-32页 |
·研究生创新能力构成要素 | 第32-34页 |
第三章 中国农科院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构建 | 第34-48页 |
·中国农科院研究生教育的特点 | 第34-35页 |
·研究生教育的特点 | 第34-35页 |
·中国农科院研究生教育的特色 | 第35页 |
·中国农科院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的作用与意义 | 第35-36页 |
·鉴定作用 | 第35-36页 |
·导向作用 | 第36页 |
·诊断作用 | 第36页 |
·激励作用 | 第36页 |
·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第36-38页 |
·评价体系的设计思想 | 第36-37页 |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第37-38页 |
·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和指标选择 | 第38-39页 |
·评价方法的选择 | 第38页 |
·创新能力分析 | 第38-39页 |
·指标选择 | 第39页 |
·评价指标层次分析研究方法 | 第39-47页 |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及指标体系框架 | 第39-42页 |
·构造判断矩阵 | 第42-43页 |
·层次单排序 | 第43-44页 |
·一致性检验 | 第44-45页 |
·层次权重汇总 | 第45-47页 |
·评价指标体系分析 | 第47-48页 |
第四章 中国农科院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 第48-64页 |
·中国农科院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 | 第48-52页 |
·设计调查问卷,收集整理统计数据 | 第48-50页 |
·中国农科院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 | 第50-52页 |
·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显性影响因素分析 | 第52-60页 |
·男女性别差异对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没有显著影响 | 第52页 |
·学历类别对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有显著影响 | 第52-54页 |
·不同学科专业的研究生其创新能力存在差异 | 第54-56页 |
·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与相关因素的相关关系分析 | 第56-57页 |
·不同创新能力的博士研究生的比较分析 | 第57-59页 |
·不同创新能力的硕士研究生的比较分析 | 第59-60页 |
·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内在因素和环境因素的调查问卷分析 | 第60-64页 |
·研究生及导师对影响创新能力因素的判别分析 | 第60页 |
·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导师因素分析 | 第60-61页 |
·影响创新能力的研究生自身因素分析 | 第61-62页 |
·管理模式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影响的分析 | 第62页 |
·课程学习与科研工作时间分配与研究生创新能力关系分析 | 第62-64页 |
第五章 结论和建议 | 第64-68页 |
·结论 | 第64-66页 |
·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学习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 | 第64页 |
·科学评价研究生创新能力对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 第64页 |
·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是多层次综合动态的评价过程 | 第64-65页 |
·研究生创新能力受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 | 第65-66页 |
·建议 | 第66-67页 |
·研究不足及展望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附录1 | 第71-77页 |
附录2 | 第77-80页 |
附录3 | 第80-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作者简历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