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12页 |
第一章 商品化权的概念及性质分析 | 第12-22页 |
一、国外商品化权的产生 | 第12-14页 |
(一) 普通法国家的商品化权 | 第12-13页 |
(二) 大陆法国家或地区的商品化权 | 第13-14页 |
二、我国商品化权的引入及定性 | 第14-22页 |
(一) 商品化权概念的引进及内涵的确定 | 第14-18页 |
(二) 客体商品化产生了区别于客体本身的新属性 | 第18-19页 |
(三) 商品化权性质分析 | 第19-22页 |
第二章 侵害商品化权所形成的侵权关系的两重性 | 第22-27页 |
一、侵害中的权利竞合性 | 第22-23页 |
二、竞合情况下的权利侵害 | 第23-26页 |
(一) 对私权侵害的构成条件及主要内容 | 第23-25页 |
(二) 对商业竞争秩序的侵害及其构成条件 | 第25-26页 |
三、商品化权侵权责任认定的标准及其归责原则 | 第26-27页 |
第三章 商品化权的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 | 第27-35页 |
一、对商品化权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的必要性 | 第27-28页 |
二、对商品化权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的合理性 | 第28-35页 |
(一) 传统人格权法保护的局限性 | 第28-29页 |
(二) 知识产权法保护的局限性 | 第29-30页 |
(三) 运用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的合理性 | 第30-35页 |
第四章 我国现行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商品化权保护的不足及立法完善 | 第35-44页 |
一、现行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商品化权保护的不足 | 第35-40页 |
二、对商品化权保护的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立法完善 | 第40-44页 |
(一) 立法完善的一般方法 | 第40页 |
(二) 立法完善的特别方法 | 第40-43页 |
(三) 立法完善的补充方法 | 第43-44页 |
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