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临床医学论文--护理学论文

临床实习护生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及相关因素的研究

致谢第1-4页
中文文摘第4-6页
英文文摘第6-8页
目录第8-11页
第一章 前言第11-15页
 一、研究背景第11-13页
 二、研究目的第13页
 三、操作性定义第13-15页
第二章 文献回顾和概念框架第15-29页
 一、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内涵第15-17页
 二、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测量及相关研究第17-20页
 三、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相关影响因素第20-24页
 四、目前我国大陆临床实习护生生活方式状况第24-26页
 五、概念框架第26-29页
第三章 研究方法第29-34页
 一、研究设计类型第29页
 二、研究对象第29页
 三、样本量第29页
 四、取样方法第29页
 五、研究变量和研究工具第29-32页
 六、资料收集步骤第32-33页
 七、统计分析方法第33-34页
第四章 结果第34-44页
 一、实习护生修正因素人口学资料、接受健康促进课程情况及认知知觉因素结果,包括个体健康概念、健康行为自我效能、自觉健康状态第34-37页
 二、实习护生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现状第37-38页
 三、不同人口学变量的护生之间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差异第38-39页
 四、是否接受过健康促进课程的护生之间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差异第39-40页
 五、修正因素,认知知觉因素,健康促进生活方式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第40-41页
 六、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影响因素分析第41-44页
第五章 讨论第44-51页
 一、临床实习护生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现状第44-45页
 二、不同人口学变量的护生之间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差异第45-46页
 三、有无接受过健康促进课程的护生之间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差异第46-47页
 四、健康促进生活方式与自觉健康状态之间关系第47-48页
 五、健康促进生活方式与个体的健康概念之间关系第48页
 六、健康促进生活方式与自觉执行健康行为自身效能之间关系第48-49页
 七、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影响因素第49-51页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第51-54页
 一、结论第51页
 二、研究的意义第51-52页
 三、研究的局限性第52-53页
 四、建议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60页
附录第60-74页
 附录一、临床实习护生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研究说明及研究使用量表第60-67页
 附录二、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得分频数、百分数、均数、标准差、排序第67-69页
 附录三、健康概念量表得分频数、百分数、均数、标准差、排序第69-71页
 附录四、自觉执行健康行为自身效能量表得分频数、百分数、均数、标准差、排序第71-73页
 附录五、自觉健康状态量表得分频数、百分数、均数、标准差、排序第73-74页
个人简历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拮抗CD4/MHC-Ⅱ小分子化合物J2抗角膜移植排斥作用的实验研究
下一篇:论我国商品化权的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