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 第1-9页 |
一、高校体育专业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状况的调查设计 | 第9-13页 |
(一) 理论依据 | 第9-10页 |
(二) 内容界定 | 第10-12页 |
(三) 调查计划 | 第12-13页 |
二、高校体育专业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3-21页 |
(一) 高校体育专业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现状 | 第13-20页 |
(二) 高校体育专业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0-21页 |
1、政治觉悟尚需进一步提高 | 第20页 |
2、心理稳定性不够,人际交往的技能比较薄弱 | 第20页 |
3、忽视道德辨别力的提高 | 第20-21页 |
4、法规知识缺乏 | 第21页 |
5、人生观、价值观存在着许多误区 | 第21页 |
6、曲解竞争,择业观有偏颇 | 第21页 |
三、高校体育专业学生道德素质问题成因探讨 | 第21-26页 |
(一) 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 | 第21-23页 |
1、市场经济对学校德育有负面作用 | 第21-22页 |
2、对外开放对学校德育有负面作用 | 第22页 |
3、现代媒体对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有负面作用 | 第22-23页 |
4、社会风气对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的负面作用 | 第23页 |
(二) 学校道德教育的偏颇和失误 | 第23-26页 |
1、主观思想上,重“智”轻“德” | 第23-24页 |
2、理论实践上,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创新不够 | 第24-25页 |
3、在师资上,德育教师、辅导员的职业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 | 第25-26页 |
(三)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自身的缺陷和不足 | 第26页 |
1、观念上的错误认识 | 第26页 |
2、行动上的偏离行为 | 第26页 |
四、改进和增强体育专业学生道德素质教育的对策思考 | 第26-34页 |
(一) 树立明确的德育新观念,确定恰当的德育目标 | 第26-28页 |
1、树立整体德育观 | 第27页 |
2、建立德育现代观 | 第27页 |
3、确立终身德育观 | 第27-28页 |
4、开展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模式 | 第28页 |
(二) 丰富和发展高校道德教育的内容 | 第28-29页 |
1、以人的发展为出发点,突出人的价值 | 第28-29页 |
2、现实性和超前性相结合 | 第29页 |
3、社会适应性和个体发展相结合 | 第29页 |
(三) 加强高校德育队伍的建设 | 第29-31页 |
1、分工明确、相互配合地齐抓共管德育工作 | 第30页 |
2、加强教师道德建设 | 第30页 |
3、加强对德育工作者的培训 | 第30页 |
4、奖惩结合,优化德育队伍结构 | 第30-31页 |
(四) 针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特点,改进德育方法,拓宽德育渠道 | 第31-34页 |
1、树立学校德育立体化,寓德育于体育教学与活动之中 | 第31-32页 |
2、以特有的体育思想道德标准为载体,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工作 | 第32页 |
3、树立平等观念,转单向灌输为双向交流 | 第32-33页 |
4、对体育专业学生以咨询的方式实施疏导式教育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6页 |
附录一:问卷调查表(学生) | 第36-39页 |
附录二:问卷调查表(教师) | 第39-41页 |
后记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