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版印刷自动套印控制系统的研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 ·凹版印刷及凹版印刷机的发展 | 第9-10页 |
| ·自动套印控制系统及国内外现状 | 第10-12页 |
| ·本课题意义与特点 | 第12-13页 |
| ·本论文主要工作 | 第13-14页 |
| ·系统应用 | 第14-15页 |
| 第二章 套印控制系统原理 | 第15-32页 |
| ·机组式凹版印刷机工艺流程简介 | 第15-16页 |
| ·套印系统整机组成方案与工作原理 | 第16-18页 |
| ·套印偏差信号的获取 | 第18-25页 |
| ·单光点检测法 | 第18-19页 |
| ·双光点检测法 | 第19-24页 |
| ·套色偏差的计算方法 | 第21-22页 |
| ·波门设置与寻址 | 第22-24页 |
| ·两种方法的比较 | 第24-25页 |
| ·电动执行机构 | 第25-26页 |
| ·套印系统的控制方法 | 第26-30页 |
| ·套印子系统的对象模型 | 第26-28页 |
| ·套印系统的控制方法 | 第28-30页 |
| ·传统PID控制 | 第28页 |
| ·Smith—PID控制 | 第28-29页 |
| ·基于采样周期与滞后关系的控制 | 第29-30页 |
| ·三种控制方法比较 | 第30页 |
| ·上位机与下位机的通讯 | 第30-32页 |
| 第三章 套印控制系统的硬件实现 | 第32-45页 |
| ·光电扫描头的选择及脉冲调理电路 | 第34-36页 |
| ·光电扫描头的选择 | 第34页 |
| ·信号调理电路 | 第34-36页 |
| ·光电编码器选用 | 第36页 |
| ·光电隔离电路设计 | 第36-38页 |
| ·单片机的选用 | 第38页 |
| ·电机驱动电路 | 第38-39页 |
| ·参数设定与选择电路 | 第39-40页 |
| ·显示指示输出电路 | 第40-41页 |
| ·串行E~2ROM | 第41-42页 |
| ·485串行通讯 | 第42-44页 |
| ·单片机与RS-485接口 | 第42-43页 |
| ·微机与RS-485接口 | 第43-44页 |
| ·子系统的整机电路 | 第44-45页 |
| 第四章 套印控制子系统的软件实现 | 第45-57页 |
| ·C8051F310芯片初始化及各参变量初始化 | 第45-48页 |
| ·I/O端口输入/输出初始化 | 第45-46页 |
| ·选择系统时钟及电压基准 | 第46页 |
| ·UART0设置 | 第46页 |
| ·PCA设置 | 第46页 |
| ·定时器初始化 | 第46-47页 |
| ·各参变量初始化 | 第47-48页 |
| ·手动控制及自动寻址 | 第48-50页 |
| ·自动控制 | 第50-53页 |
| ·速度计算 | 第50页 |
| ·套印偏差的检测与计算 | 第50-51页 |
| ·滤波 | 第51-52页 |
| ·误差补偿 | 第52-53页 |
| ·RS485串行通讯 | 第53-54页 |
| ·键盘及显示 | 第54-56页 |
| ·MAX7219显示驱动 | 第54-55页 |
| ·键盘扫描 | 第55-56页 |
| ·软件看门狗 | 第56-57页 |
| 第五章 系统监控功能设计 | 第57-69页 |
| ·LabVIEW简介 | 第57-58页 |
| ·人机界面功能与设计 | 第58-63页 |
| ·上位机485串行通讯软件设计 | 第63-65页 |
| ·LabVIEW串口驱动器 | 第63-64页 |
| ·LabVIEW与单片机的多机通讯程序设计 | 第64-65页 |
| ·LabVIEW与数据库接口程序设计 | 第65-69页 |
| ·ADO访问数据库技术 | 第66-67页 |
| ·ADO及ADO对象模型 | 第66页 |
| ·结构化查询语言SQL | 第66-67页 |
| ·LabVIEW与数据库的接口设计 | 第67-69页 |
| 第六章 系统测试 | 第69-71页 |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1-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 附录A 下位机人机界面 | 第75-76页 |
| 附录B 下位机程序流程图 | 第76-82页 |
| 附录C 上位机程序框图 | 第82-84页 |
| 致谢 | 第84-85页 |
| 附图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