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 | 第1-8页 |
本论 | 第8-37页 |
一、金元浦文学解释学思想的学术背景 | 第8-11页 |
(一) 西方哲学与美学的语言论转向 | 第8-9页 |
(二) 我国当代文艺学的语言论转向 | 第9-11页 |
二、金元浦文学解释学思想的总体框架及基本内涵 | 第11-15页 |
(一) 方法论——对话论 | 第11-12页 |
(二) 过程论——阅读论 | 第12页 |
(三) 本体论——意义论 | 第12-13页 |
(四) 范畴论——空白论 | 第13-15页 |
三、金元浦文学解释学思想的主要贡献 | 第15-34页 |
(一) 对文学问题意识的思索 | 第15-20页 |
(二) 对文学范式的研究 | 第20-23页 |
(三) 对文学对话交流理论的探讨 | 第23-25页 |
(四) 对文学主体间性的关注 | 第25-29页 |
(五) 对中国古代文学解释学思想的再发掘 | 第29-34页 |
四、金元浦文学解释学思想的研究特色 | 第34-37页 |
(一) 着眼于综合的理论视野 | 第34-35页 |
(二) 倡导自我创新的学术意识 | 第35-36页 |
(三) 注重史论研究与批评实践的紧密结合 | 第36-37页 |
余论 | 第37-39页 |
注释 | 第39-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