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目录 | 第9-12页 |
英文缩写词表 | 第12-1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43页 |
·光网络的发展现状和演进趋势 | 第17-27页 |
·光通信简介 | 第17-18页 |
·光网络的演进 | 第18-23页 |
·基于SDH/SONET的传统光网络 | 第18-20页 |
·光传送网(OTN)、通用多协议标记交换(GMPLS)和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 | 第20-22页 |
·全光网和光因特网 | 第22-23页 |
·基于WDM的新型光交换技术 | 第23-27页 |
·波长转换器 | 第27-30页 |
·波长转换技术概述 | 第27-29页 |
·波长转换器在光网络中的应用 | 第29-30页 |
·光突发交换的研究概况 | 第30-39页 |
·OBS网络结构和信令协议 | 第30-31页 |
·路由选择和波长调度 | 第31-32页 |
·核心结点冲突解决方案及性能分析 | 第32-34页 |
·边缘结点组装算法及OBS对上层业务的影响 | 第34-36页 |
·QoS技术 | 第36-37页 |
·OBS环网技术 | 第37-39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主要创新成果 | 第39-43页 |
第二章 采用全范围波长转换器的光突发交换 | 第43-71页 |
·光突发交换机的结构 | 第43-47页 |
·异步每链路共享结构的性能分析 | 第47-50页 |
·异步无缓存SPL交换结构工作过程 | 第47-48页 |
·假设、建模和分析 | 第48-50页 |
·异步每结点共享结构性能分析 | 第50-56页 |
·精确分析及其复杂度 | 第50-51页 |
·近似分析 | 第51-56页 |
·AEM SPL和AEM SPN | 第51-53页 |
·根据SPL的分析值求解SPN | 第53-55页 |
·经验方法求解SPL和SPN | 第55-56页 |
·非均衡业务负载下的共享波长转换器交换结构性能 | 第56-57页 |
·数值结果及分析 | 第57-69页 |
·相关数值结果 | 第57-64页 |
·泊松业务模型与On-Off业务模型比较 | 第58-59页 |
·关于SPL的分析、估计与仿真结果 | 第59-61页 |
·关于SPN的估计和仿真结果 | 第61-62页 |
·SPIL与SPL、SPN的性能比较 | 第62-63页 |
·非均衡业务下的性能比较 | 第63-64页 |
·深入讨论 | 第64-69页 |
·SPL分析中稳态方程和丢失率的求解方法 | 第64-68页 |
·SPN的复用增益上限 | 第68-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第三章 采用有限范围波长转换器的光突发交换结点 | 第71-81页 |
·采用有限范围波长转换器的光突发交换结点结构 | 第71-72页 |
·异步交换模式下的有限范围转换结点性能分析 | 第72-77页 |
·分析模型和假设条件 | 第72-73页 |
·到达受阻的生灭过程分析模型及求解 | 第73-77页 |
·模型的建立和求解 | 第73-76页 |
·环放置中的游程和定长游程计数定理 | 第76-77页 |
·数值结果与分析 | 第77-79页 |
·本章小结 | 第79-81页 |
第四章 使用共享波长转换器的光可分突发交换 | 第81-99页 |
·光可分突发交换技术 | 第81-88页 |
·工作原理 | 第81-84页 |
·虚拟服务员排队分析模型中的完整突发丢失率 | 第84-88页 |
·光可分突发交换技术与波长转换器共享技术的结合方案 | 第88-98页 |
·在波长转换器共享结点上进行突发分段的调度算法 | 第89-95页 |
·仅转换冲突部分(COCP) | 第90-92页 |
·仅转换冲突部分但允许部分丢弃(COCP+PDP) | 第92-93页 |
·仅转换冲突部分但允许突发再分(COCP+BS) | 第93-94页 |
·波长转换优先并允许突发分段(FirstWC+BS) | 第94-95页 |
·仿真分析和性能比较 | 第95-98页 |
·本章小结 | 第98-99页 |
第五章 新型虚同步光突发交换环网 | 第99-121页 |
·WDM环形光网络的特点和媒质接入控制问题 | 第99-101页 |
·几种现有城域环形光网络的解决方案 | 第101-105页 |
·采用TTFR的OBS环网 | 第102页 |
·基于ODD协议的OBS环网 | 第102-103页 |
·LightRing协议和Drop and Continue突发传送 | 第103-104页 |
·光突发传送OBT | 第104-105页 |
·一种新的光突发交换环形网方案及其性能分析 | 第105-120页 |
·虚同步光突发环网VS-OBR的方案 | 第105-112页 |
·虚同步光突发环网结点的结构 | 第107-108页 |
·突发控制标签(BCL)和数据突发时隙(DBS)的结构 | 第108-109页 |
·弹性偏置时间控制(ROTC) | 第109-111页 |
·结点工作过程 | 第111页 |
·优先级区分与多播实现 | 第111-112页 |
·性能分析 | 第112-117页 |
·ROTC偏置时间调整引入的容量损失估计 | 第112-113页 |
·时钟偏差对DBS定位精度的影响 | 第113-115页 |
·最大吞吐量 | 第115-117页 |
·仿真结果 | 第117-120页 |
·本章小结 | 第120-121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21-125页 |
致谢 | 第125-127页 |
参考文献 | 第127-141页 |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41-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