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扩建工程差异沉降控制技术研究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9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0-16页 |
| ·技术路线和方法 | 第16-17页 |
|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 第二章 国内外高速公路扩建工程调查分析 | 第19-49页 |
| ·国内外高速公路扩建工程调查分析 | 第19-44页 |
| ·国外调研 | 第19页 |
| ·国内调研 | 第19-42页 |
| ·国内工程技术应用现状与分析 | 第42-44页 |
| ·安新高速扩建工程调查分析 | 第44-49页 |
| ·工程背景 | 第44页 |
| ·项目概况 | 第44-45页 |
| ·原路基设计概况及分析 | 第45-49页 |
| 第三章 路基差异沉降机理分析及其计算 | 第49-74页 |
| ·差异沉降机理分析 | 第49-50页 |
| ·本文相关概念 | 第50-51页 |
| ·沉降计算方法和模型 | 第51-64页 |
| ·有限元方法简介 | 第54-58页 |
| ·岩土本构关系 | 第58页 |
| ·计算模型 | 第58-60页 |
| ·算例 | 第60-64页 |
| ·路基差异沉降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64-71页 |
| ·加宽方式对差异沉降的影响 | 第65页 |
| ·土基压缩模量对差异沉降的影响 | 第65-68页 |
| ·路基高度对差异沉降的影响 | 第68-69页 |
| ·考虑新旧地基不同固结程度对差异沉降的影响 | 第69-71页 |
| ·安新高速扩建工程差异沉降计算与分析 | 第71-73页 |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 第四章 高速公路扩建工程差异沉降控制指标研究 | 第74-91页 |
|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74-77页 |
| ·国外研究 | 第74-75页 |
| ·国内研究 | 第75-77页 |
| ·影响差异沉降控制指标的因素 | 第77-86页 |
| ·路面结构对差异沉降的力学响应 | 第78-84页 |
| ·平整度对差异沉降指标的要求 | 第84-85页 |
| ·考虑行车荷载对差异沉降指标的要求 | 第85-86页 |
| ·差异沉降控制指标的确定与差异沉降分级 | 第86-89页 |
| ·本章小结 | 第89-91页 |
| 第五章 新旧路基拼接段差异沉降控制技术 | 第91-115页 |
| ·拼接段纵向裂缝的产生机理 | 第91-93页 |
| ·不均匀沉降导致纵向裂缝 | 第91-92页 |
| ·机械原因导致纵向裂缝 | 第92页 |
| ·新建基层的收缩导致纵向裂缝 | 第92-93页 |
| ·老路车辆振动导致纵向裂缝 | 第93页 |
| ·边坡削坡和台阶开挖 | 第93-98页 |
| ·原路边坡削坡和台阶开挖的作用 | 第93页 |
| ·削坡及台阶开挖方式 | 第93-94页 |
| ·台阶开挖尺寸及内倾角 | 第94-95页 |
| ·本工程路基台阶开挖方案 | 第95-98页 |
| ·地基处理方式 | 第98-103页 |
| ·一般路段路基 | 第98页 |
| ·软弱地基 | 第98-103页 |
| ·土工合成材料的应用 | 第103-110页 |
| ·性能 | 第103-105页 |
| ·加固机理 | 第105页 |
| ·土工格室的有限元分析 | 第105-110页 |
| ·在我国高速公路加宽或拼接工程中的应用情况 | 第110页 |
| ·压实度标准 | 第110-112页 |
| ·路基填料 | 第112-113页 |
| ·本章小结 | 第113-115页 |
| 第六章 试验路实施与评价 | 第115-138页 |
| ·试验路概况 | 第115页 |
| ·试验路处治方案 | 第115-120页 |
| ·原设计方案分析 | 第115-116页 |
| ·本课题方案 | 第116-118页 |
| ·试验路方案确定依据 | 第118-120页 |
| ·试验路实施效果分析与评价 | 第120-137页 |
| ·冲击压实试验段 | 第120-131页 |
| ·路基拼接试验段 | 第131-137页 |
| ·本章小结 | 第137-138页 |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38-141页 |
| ·主要结论 | 第138-140页 |
| ·进一步研究设想 | 第140-141页 |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141-143页 |
| 致谢 | 第143-1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