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目录 | 第8-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28页 |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 ·Cu-Cr自生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 ·塑性变形Cu-Cr自生复合材料 | 第13-14页 |
| ·快速凝固Cu-Cr自生复合材料 | 第14-15页 |
| ·定向凝固Cu-Cr自生复合材料 | 第15-16页 |
| ·定向凝固 | 第16-21页 |
| ·亚共晶合金定向凝固理论 | 第17-20页 |
| ·定向凝固技术 | 第20-21页 |
| ·常规定向凝固方法 | 第20页 |
| ·新型定向凝固方法 | 第20-21页 |
| ·连续定向凝固 | 第21-27页 |
| ·连续定向凝固技术原理及发展 | 第22页 |
| ·热型连铸工艺原理、特点及方法 | 第22-25页 |
| ·热型连铸技术的应用 | 第25-27页 |
| ·本文研究内容及目的 | 第27-28页 |
| 第2章 实验内容与方法 | 第28-36页 |
| ·研究方案及路线 | 第28页 |
| ·实验材料 | 第28-30页 |
| ·试样制备 | 第30-31页 |
| ·原始合金的制备 | 第30页 |
| ·连续定向凝固试样的制备 | 第30-31页 |
| ·实验装置 | 第31-33页 |
| ·组织分析与测试 | 第33-34页 |
| ·性能测试 | 第34-36页 |
| ·力学性能测试 | 第34页 |
| ·导电性能测试 | 第34-36页 |
| 第3章 连铸态Cu-Cr自生复合材料线材表面质量分析 | 第36-45页 |
| ·引言 | 第36页 |
| ·铸型温度场分布与连铸参数及界面位置的确定 | 第36-40页 |
| ·铸型温度场的分布 | 第36-37页 |
| ·连铸参数的确定 | 第37-39页 |
| ·固液界面的确定 | 第39-40页 |
| ·表面质量分析 | 第40-43页 |
| ·热裂纹 | 第40-42页 |
| ·冷隔 | 第42页 |
| ·波状弯曲以及表面沟槽 | 第42-43页 |
| ·拉断 | 第43页 |
| ·小结 | 第43-45页 |
| 第4章 连铸态亚共晶Cu-Cr自生复合材料组织分析 | 第45-65页 |
| ·引言 | 第45页 |
| ·微观组织 | 第45-49页 |
| ·不同凝固方式下的铸态组织 | 第45-47页 |
| ·宏观组织演化及XRD分析 | 第47-49页 |
| ·微观组织分析讨论 | 第49-59页 |
| ·凝固速率与组织形态 | 第49-51页 |
| ·凝固速率对初生α相形貌的影响 | 第51-55页 |
| ·凝固速率对初生α相尺寸(胞/枝晶间距)的影响 | 第55-58页 |
| ·凝固速率对共晶组织数量的影响 | 第58-59页 |
| ·(α+β)共晶相生长、Cr元素的偏析及β-Cr形成探讨 | 第59-64页 |
| ·(α+β)共晶相生长机制探讨 | 第59-61页 |
| ·Cr元素的偏析及β-Cr相析出机制探讨 | 第61-64页 |
| ·小结 | 第64-65页 |
| 第5章 连铸态Cu-Cr线材的常温力学性能和导电性能 | 第65-78页 |
| ·引言 | 第65页 |
| ·常温力学性能分析 | 第65-75页 |
| ·力学性能指标 | 第65-68页 |
| ·断口形貌 | 第68-73页 |
| ·断裂过程及机制 | 第73-75页 |
| ·常温导电性能测试及分析 | 第75-77页 |
| ·小结 | 第77-78页 |
| 第6章 结论 | 第78-80页 |
| 参考文献 | 第80-85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5-86页 |
| 致谢 | 第86-87页 |
| 西北工业大学学位论文知识产权声明书 | 第87页 |
| 西北工业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