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辽盆地徐家围子地区晚中生代火山岩岩相及储层意义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8页 |
前言 | 第8-15页 |
1.选题的目的、意义 | 第8-9页 |
2.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9-12页 |
3.研究思路、技术路线与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4.完成的实物工作量 | 第13-14页 |
5.取得的主要认识 | 第14-15页 |
第一章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5-22页 |
·地层层序 | 第15-18页 |
·沉积环境与沉积相 | 第18-19页 |
·构造特征 | 第19-22页 |
第二章 松辽盆地火山岩地质特征 | 第22-36页 |
·火山岩地质时代、期次和旋回 | 第22-23页 |
·火山岩岩石类型和结构构造 | 第23-28页 |
·火山岩地球化学 | 第28-29页 |
·火山活动与断裂和区域构造 | 第29-36页 |
第三章 基于储层意义上的火山岩岩相划分与模式建立 | 第36-52页 |
·火山岩相划分原则 | 第36-39页 |
·火山岩相分类与特征 | 第39-51页 |
·火山岩相模式 | 第51-52页 |
第四章 岩性/岩相—储层地质模型研究 | 第52-74页 |
·火山岩岩相与火山岩储层关系 | 第52-56页 |
·火山岩储层的储集空间分类及特征 | 第56-63页 |
·火山岩储集空间的组合规律 | 第63-65页 |
·火山岩储层物性与岩性、岩相的关系 | 第65-71页 |
·影响火山岩储集空间的主要地质作用 | 第71-74页 |
第五章 火山岩储层的地球物理学研究 | 第74-80页 |
·火山岩岩相的测井标志 | 第74-77页 |
·火山岩岩相的地震标志 | 第77-80页 |
第六章 火山岩储层地质—地球物理预测 | 第80-87页 |
·火山岩有利储层相带空间分布模式 | 第80-81页 |
·火山岩储层预测方法 | 第81-87页 |
结论 | 第87-89页 |
致谢 | 第89-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3页 |
作者简介 | 第93-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