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 第1-16页 |
·研究背景——论文的选题依据 | 第8-10页 |
·研究现状综述 | 第10-13页 |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0-11页 |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1-13页 |
·论文研究思路与总体框架 | 第13-14页 |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本文力求的创新之处 | 第15-16页 |
第2章 区域旅游合作机制理论的基本阐述 | 第16-23页 |
·概念范畴研究 | 第16-18页 |
·区域旅游合作机制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8-22页 |
·区域旅游合作机制研究的内容框架 | 第22-23页 |
第3章 区域旅游合作发展的形成机制 | 第23-34页 |
·区域利益驱动力分析 | 第23-26页 |
·区域旅游合作微观驱动力分析 | 第26-30页 |
·区域旅游合作机制的形成过程分析 | 第30-31页 |
·区域旅游合作机制形成标志——协议文本的构成简析 | 第31-34页 |
第4章 区域旅游合作的空间结构模式 | 第34-42页 |
·区域旅游合作空间结构的发育环境 | 第34-35页 |
·国内区域旅游合作的空间结构模式 | 第35-41页 |
·点—轴连绵带模式 | 第35-36页 |
·核心边缘模式 | 第36-40页 |
·网络型模式 | 第40-41页 |
·区域旅游合作空间结构模式的动态演进 | 第41-42页 |
第5章 区域旅游合作机制创新分析 | 第42-52页 |
·协调机制 | 第42-46页 |
·区域旅游合作政府间调控机制 | 第42-45页 |
·市场机制 | 第45-46页 |
·监控反馈机制 | 第46页 |
·管理机制 | 第46-48页 |
·建立同域职能管理组织 | 第47页 |
·利益协调与援助机制 | 第47-48页 |
·法律保障机制 | 第48页 |
·区域旅游合作的发展创新机制 | 第48-52页 |
第6章 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机制分析 | 第52-70页 |
·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内在机理分析 | 第53-58页 |
·现实条件 | 第53-57页 |
·驱动机理 | 第57-58页 |
·长江三角洲区域旅游合作机制的形成 | 第58-62页 |
·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的发展历程 | 第58-59页 |
·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机制现状 | 第59-62页 |
·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机制发展评述 | 第62-64页 |
·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机制创新对策 | 第64-70页 |
第7章 总结 | 第70-72页 |
·文章结论与创新 | 第70页 |
·论文的局限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7页 |
附录1 我国2000-2005年主要区域旅游合作发展情况一览表 | 第77-79页 |
附录2: 《长江三角洲旅游城市合作(杭州)宣言》(2003年7月) | 第79-81页 |
附录3: 长三角地区重要旅游资源(截至2005) | 第81-83页 |
后记 | 第83-84页 |
论文独创性声明 | 第84页 |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 第84-85页 |
附录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