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高速切削的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国外高速切削加工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国内高速切削加工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高速切削加工刀具—工件材料匹配与表面粗糙度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论文研究的方法和主要内容 | 第14-16页 |
第二章 高速切削的基本理论 | 第16-33页 |
·高速切削的定义、优点及其应用 | 第16-20页 |
·高速切削的定义 | 第16-18页 |
·高速切削加工的优点 | 第18-19页 |
·高速切削的应用 | 第19-20页 |
·高速切削加工的关键技术 | 第20-32页 |
·高速切削机理的研究 | 第21-22页 |
·高速切削机床技术 | 第22-27页 |
·高速切削刀具技术 | 第27-31页 |
·高速切削工艺技术 | 第31页 |
·高速切削测试技术 | 第31-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高速切削加工的刀具—工件材料的合理匹配 | 第33-51页 |
·高速切削对刀具材料的要求 | 第33-34页 |
·高速切削加工的刀具材料 | 第34-40页 |
·涂层刀具 | 第34-35页 |
·陶瓷刀具 | 第35-37页 |
·TiC(N)基硬质合金刀具 | 第37页 |
·立方氮化硼(CBN)刀具 | 第37-38页 |
·金刚石刀具 | 第38-39页 |
·超细晶粒硬质合金刀具 | 第39-40页 |
·性能优异的高速钢和硬质合金复杂刀具 | 第40页 |
·高速切削刀具—工件材料的性能匹配要求 | 第40-44页 |
·高速切削刀具—工件材料的力学性能匹配 | 第40-42页 |
·高速切削刀具—工件材料的物理性能匹配 | 第42-43页 |
·高速切削刀具—工件材料的化学性能匹配 | 第43-44页 |
·高速切削刀具的合理选择 | 第44-50页 |
·铸铁的高速切削加工 | 第45-46页 |
·钢的高速切削加工 | 第46页 |
·铝、镁及其合金的高速切削加工 | 第46-47页 |
·钛合金的高速切削加工 | 第47页 |
·高温镍基合金的高速切削加工 | 第47-48页 |
·非金属复合材料的高速切削加工 | 第48-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四章 正交试验法在高速铣削表面粗糙度研究中的应用 | 第51-69页 |
·正交试验法的基本概念 | 第51-56页 |
·正交试验法的定义及其有关术语 | 第51-52页 |
·正交表 | 第52-54页 |
·正交表的基本性质 | 第54-55页 |
·正交试验法的基本方法 | 第55-56页 |
·正交试验方案设计 | 第56-57页 |
·正交试验极差分析 | 第57-62页 |
·试验条件记录 | 第57-58页 |
·试验数据 | 第58-59页 |
·极差分析 | 第59-62页 |
·试验分析结论 | 第62页 |
·正交试验方差分析 | 第62-67页 |
·计算偏差平方和及其自由度 | 第63-65页 |
·显著性检验 | 第65-66页 |
·求最优组合及其置信区间 | 第66-67页 |
·试验分析结论 | 第67页 |
·验证试验 | 第67-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五章 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 | 第69-76页 |
·多元线性回归数学模型 | 第69-70页 |
·参数的最小二乘估计 | 第70-73页 |
·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的显著性检验 | 第73-74页 |
·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 | 第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6-79页 |
·结论 | 第76-77页 |
·展望 | 第77-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4-85页 |
附录B 缩写词 | 第85-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