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绪论 | 第1-23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6-8页 |
| ·软岩性质及其工程分类 | 第8-13页 |
| ·软岩性质 | 第8-9页 |
| ·软岩工程分类 | 第9-13页 |
| ·软岩巷道常用支护理论 | 第13-16页 |
| ·软岩巷道支护特性 | 第13-15页 |
| ·常用支护理论 | 第15-16页 |
| ·围岩—支护作用机理 | 第16-22页 |
| ·巷道金属支架 | 第16-17页 |
| ·锚喷支护与锚网喷支护 | 第17-20页 |
| ·锚索支护与锚网索支护 | 第20-21页 |
| ·锚注支护 | 第21-22页 |
|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22-23页 |
| 第二章 锚注支护机理研究 | 第23-37页 |
| ·锚注支护机理分析 | 第23-25页 |
| ·注浆加固作用分析 | 第25-27页 |
| ·锚注支护和围岩共同作用分析 | 第27-36页 |
| ·弹性区(Ⅲ)的应力及位移 | 第28-30页 |
| ·塑性软化区(Ⅱ区)的应力和位移 | 第30-33页 |
| ·残余强度区的应力和位移 | 第33-34页 |
| ·求解~Rp和~R1 | 第34-35页 |
| ·在残余应力区注浆后的应力应变及位移的变化 | 第35页 |
| ·求注浆区的应力和位移 | 第35-36页 |
| ·应力、位移和锚注参数的关系 | 第36页 |
| ·小结 | 第36-37页 |
| 第三章 软岩巷道锚注支护设计 | 第37-43页 |
| ·浆液选择 | 第37-39页 |
| ·化学注浆 | 第37页 |
| ·水泥浆液 | 第37-39页 |
| ·注浆参数 | 第39-40页 |
| ·浆液扩散半径 | 第39页 |
| ·注浆压力 | 第39页 |
| ·浆液浓度 | 第39页 |
| ·注浆量 | 第39-40页 |
| ·注浆时间 | 第40页 |
| ·施工工艺及设备 | 第40-43页 |
| ·内注浆锚杆施工工艺 | 第40页 |
| ·注浆施工工艺 | 第40页 |
| ·注浆作业所需材料与设备 | 第40-41页 |
| ·锚注施工技术要求及安全措施 | 第41-42页 |
| ·锚注支护劳动组织 | 第42-43页 |
| 第四章 软岩巷道变形与支护特点及桃园矿地压显现规律 | 第43-59页 |
| ·软岩巷道变形形态 | 第43-44页 |
| ·软岩巷道破坏机理 | 第44-45页 |
| ·软岩巷道支护原则 | 第45-46页 |
| ·桃园煤矿软岩巷道支护现状与地压显现规律 | 第46-51页 |
| ·桃园煤矿软岩支护现状 | 第46-48页 |
| ·桃园煤矿地压显现规律 | 第48-51页 |
| ·锚注巷道数值模拟与锚注适用性分析 | 第51-59页 |
| ·深部高应力煤层巷道锚注支护数值模拟研究 | 第51-52页 |
| ·数值模拟计算软件的选取 | 第52页 |
| ·数值模拟计算模型建立的原则 | 第52-53页 |
| ·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53-58页 |
| ·模型Ⅱ、Ⅰ的计算结果比较 | 第58页 |
| ·结论 | 第58-59页 |
| 第五章 桃园矿软岩巷道锚注支护工程实践 | 第59-80页 |
| ·工程概况 | 第59-60页 |
| ·试验巷道锚注设计与施工 | 第60-68页 |
| ·锚注方案 | 第60-62页 |
| ·主要支护技术参数 | 第62-63页 |
| ·锚注施工工艺 | 第63页 |
| ·锚注施工技术要求与措施 | 第63-68页 |
| ·锚注支护监测与结果分析 | 第68-78页 |
| ·监测原理与方法 | 第68-69页 |
| ·现场量测的目的和意义 | 第69-70页 |
| ·锚注施工监测内容 | 第70-78页 |
| ·监测结果分析 | 第78页 |
| ·技术经济比较 | 第78-80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0-82页 |
| 致谢 | 第82-83页 |
| 参考文献 | 第83-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