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史学理论论文--史学史论文--中国论文

《文心雕龙·史传》的史学成就

引言第1-10页
一、《文心雕龙·史传》问世的时代背景第10-26页
 (一) 魏晋南北朝史学兴盛的历史条件第11-22页
  1. 分裂对峙的社会环境刺激了史学发展第11-12页
  2. 学术环境的相对宽松为史学发展提供契机第12-14页
  3. 史学评论的兴起为史学发展提供动力第14-22页
   (1) 中国古代史学评论的萌芽:先秦第15-16页
   (2) 中国古代史学评论的确立:两汉第16-18页
   (3) 中国古代史学评论的发展:魏晋南北朝第18-22页
 (二) 魏晋南北朝史学兴盛的具体表现第22-26页
  1. 史学繁荣发展的基本面貌第22-23页
  2 . 史学独立新地位的确立第23-26页
   (1) 目录学所反映的史学新地位第23-24页
   (2) 史官建置所反映的史学新地位第24页
   (3) 史学教育所反映的史学新地位第24-26页
二、《文心雕龙·史传》的史学成就第26-53页
 (一) 论史学之起源和演变第26-29页
 (二) 论史学之社会功能第29-31页
 (三) 论撰史之原则和态度第31-33页
  1. 宗经矩圣第31页
  2. 直笔实录第31-33页
 (四) 论史书编纂之方法第33-39页
  1. 三步式的采撰法第33-35页
  2. 详今略古的记述法第35-37页
  3. 微辞约举的表述法第37-39页
 (五) 论史家著作之优劣第39-50页
  1. 历史著作的评价标准第39-40页
  2. 历代史书得失第40-48页
  3. 史著“讹滥”的本源第48-50页
 (六) 论编年、纪传二体之得失第50-53页
三、《文心雕龙·史传》的不足与影响第53-61页
 (一) 局限性第53-55页
 (二) 积极影响第55-61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61-66页
致谢第66-67页
附:本人在读期间发表科研论文及获奖情况一览表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芍芪多苷对免疫性肝损伤和肝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
下一篇:南京城市地质立体填图数据库及三维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