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园艺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瓜类病虫害论文--黄瓜病虫害论文

黄瓜霜霉病菌对氟吗啉的抗药性风险评估及氟吗啉作用机制初探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第一章 前言第8-25页
 1.1 卵菌病害的发生及危害第8页
 1.2 防治卵菌病害的主要杀菌剂及其作用机制第8-10页
 1.3 病原菌的抗药性第10-22页
  1.3.1 抗药性基本概念及抗药性研究内容第10-18页
  1.3.2 卵菌对内吸性杀菌剂的抗药性及治理第18-22页
 1.4 立题依据与研究意义第22-25页
  1.4.1 黄瓜霜霉病的化学防治及抗药性发生情况第22-23页
  1.4.2 氟吗啉的研究进展第23-24页
  1.4.3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4-25页
第二章 黄瓜霜霉病菌的分离、培养和保存及其对氟吗啉敏感基线的建立第25-33页
 2.1 材料和方法第25-27页
  2.1.1 试验材料第25页
  2.1.2 试验方法第25-27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27-32页
  2.2.1 黄瓜霜霉病菌的采集和分离结果第27页
  2.2.2 黄瓜霜霉病菌的培养第27页
  2.2.3 黄瓜霜霉病菌菌种保存第27-28页
  2.2.4 离体叶盘法用于黄瓜霜霉病菌对药剂敏感性测定的影响因子研究第28-30页
  2.2.5 黄瓜霜霉病菌对氟吗啉敏感基线的建立第30-31页
  2.2.6 交互抗药性第31-32页
 2.3 结论与讨论第32-33页
第三章 黄瓜霜霉病菌对氟吗啉的室内抗药性风险评估第33-46页
 3.1 材料和方法第33-36页
  3.1.1 试验材料第33页
  3.1.2 试验方法第33-36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36-43页
  3.2.1 原始菌株的敏感性测定第36-37页
  3.2.2 菌株抗药性驯化及抗药性水平测定第37页
  3.2.3 抗药性突变体的诱导及抗药性水平测定第37-38页
  3.2.4 抗药性突变体抗性稳定性测定第38-39页
  3.2.5 抗药性突变体致病力测定第39-40页
  3.2.6 抗药性突变体适合度测定第40-41页
  3.2.7 抗药性突变体的竞争力测定第41-42页
  3.2.8 交互抗药性测定第42-43页
 3.3 结论与讨论第43-46页
第四章 黄瓜霜霉病菌对氟吗啉的田间抗药性风险评估第46-55页
 4.1 材料和方法第46页
  4.1.1 供试材料第46页
  4.1.2 试验方法第46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46-54页
  4.2.1 田间抗药性监测第46-49页
  4.2.2 抗药性菌株致病力测定第49-50页
  4.2.3 抗药性菌株适合度测定第50页
  4.2.4 抗药性菌株抗药性稳定性测定第50-51页
  4.2.5 抗药性菌株竞争力测定第51-52页
  4.2.6 交互抗药性测定第52-54页
 4.3 结论与讨论第54-55页
第五章 氟吗啉对黄瓜霜霉病菌的作用机制初探第55-89页
 5.1 几种染色方法对黄瓜霜霉病菌不同发育阶段的染色效果比较第55-62页
  5.1.1 材料和方法第55-56页
  5.1.2 结果与分析第56-57页
  5.1.3 结论与讨论第57-62页
 5.2 氟吗啉对黄瓜霜霉病菌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影响第62-81页
  5.2.1 材料和方法第63-64页
  5.2.2 结果与分析第64-70页
  5.2.3 结论与讨论第70-81页
 5.3 氟吗啉对黄瓜霜霉病菌菌丝形态的影响第81-86页
  5.3.1 材料和方法第81页
  5.3.2 结果与分析第81-82页
  5.3.3 结论与讨论第82-86页
 5.4 氟吗啉对黄瓜霜霉病菌孢子囊细胞膜通透性及呼吸作用的影响第86-89页
  5.4.1 材料和方法第86页
  5.4.2 结果与分析第86-87页
  5.4.3 结论与讨论第87-89页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第89-91页
 6.1 结论第89-90页
 6.2 讨论第90-91页
参考文献第91-97页
致谢第97页

论文共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商品猪精细养殖生产管理数字化平台的构建与实现
下一篇:论行政补偿的构成要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