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基础理论论文--人工智能理论论文

基于免疫机理的可重构诊断系统研究

中文摘要第1-7页
英文摘要第7-13页
1 绪论第13-29页
   ·概述第13-14页
   ·可重构诊断系统的概念及特征第14-15页
     ·概念第14页
     ·可重构诊断系统的特征第14-15页
   ·可重构诊断系统的研究内容第15-16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26页
     ·复杂系统故障诊断研究现状第16-20页
     ·人工免疫系统理论研究现状第20-22页
     ·多智能体技术研究现状第22-23页
     ·机器学习研究现状第23-25页
     ·软件重用研究现状第25-26页
   ·课题背景及论文结构第26-27页
     ·课题背景及技术路线第26页
     ·论文结构第26-27页
   ·本章小结第27-29页
2 可重构诊断系统的免疫学基础第29-43页
   ·面向故障诊断的免疫学第29-34页
     ·基本概念第29-30页
     ·自适应免疫应答第30-31页
     ·免疫识别的特异性第31-32页
     ·独特型免疫网络第32-33页
     ·免疫反应的简化数学描述第33-34页
   ·故障诊断及发展第34-38页
     ·诊断问题的定义第34-35页
     ·智能故障诊断的特点和过程第35-37页
     ·故障诊断的新观点第37-38页
   ·可重构诊断系统的免疫机理映射第38-42页
     ·诊断系统的可重构性第38-39页
     ·重构过程解析第39页
     ·免疫机理与可重构故障诊断第39-40页
     ·基于免疫机理的可重构诊断系统的目标第40-42页
   ·本章小结第42-43页
3 基于免疫机理的可重构诊断系统建模第43-59页
   ·复杂系统故障建模第43-47页
     ·系统模型第43-44页
     ·故障模式第44-45页
     ·基于故障模式的诊断描述第45-46页
     ·故障传播分析第46-47页
   ·故障诊断的免疫框架第47-52页
     ·基于反面选择的诊断方法第47-48页
     ·免疫细胞的克隆选择第48-49页
     ·结构框架第49-50页
     ·诊断器的演化第50-51页
     ·诊断器的特性第51-52页
   ·可重构诊断系统的构建基础第52-58页
     ·基于免疫机理的多Agent 系统第53-54页
     ·基于组件的逻辑构建第54-58页
   ·本章小结第58-59页
4 可重构诊断系统的诊断模型研究第59-79页
   ·基于免疫应答的诊断推理模型第59-68页
     ·生物免疫应答中的信息流程第59-60页
     ·组成模型的Agent 描述第60-63页
     ·诊断推理模型第63-68页
   ·诊断个体的知识获取第68-73页
     ·知识获取模型第69页
     ·算法及其应用第69-73页
   ·重构诊断模型第73-77页
     ·重构选择第73-74页
     ·基于知识的诊断模型重构第74-77页
   ·本章小结第77-79页
5 可重构诊断系统的诊断协同研究第79-93页
   ·面向诊断领域的智能体协同第79-81页
     ·协同诊断的必要性第79-80页
     ·常用智能体协同模型第80-81页
   ·可重构诊断系统的协同进化第81-85页
     ·生物协同进化第82-83页
     ·协同进化计算第83-84页
     ·可重构诊断系统的协同进化第84-85页
   ·基于免疫协同的诊断策略第85-91页
     ·免疫协同进化的描述第85-87页
     ·诊断策略第87-88页
     ·适应度评价方法第88-89页
     ·免疫协同的内部机制第89页
     ·组织框架与工作流程第89-91页
   ·本章小结第91-93页
6 可重构诊断系统在励磁系统故障诊断中的应用第93-111页
   ·应用背景第93-96页
     ·励磁系统的结构第93-94页
     ·励磁系统的状态检测和诊断现状第94-95页
     ·可行的解决方案第95-96页
   ·诊断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第96-109页
     ·系统的设计思想第96-98页
     ·诊断系统中的可重用构件第98-100页
     ·系统框架设计第100-102页
     ·诊断系统监测信号分析第102-105页
     ·故障类别及其诊断分析第105-109页
     ·励磁诊断系统特点第109页
   ·本章小结第109-111页
7 结论与工作展望第111-113页
   ·全文工作总结第111页
   ·进一步工作展望第111-113页
致谢第113-115页
参考文献第115-123页
附录第123-124页

论文共12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VPA对神经细胞损伤保护的分子机制研究
下一篇:资产证券化中“真实出售”法律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