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创性声明 | 第1-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1 问题的提出 | 第9-14页 |
1.1 选题的背景 | 第9-12页 |
1.1.1 不良学生非正式群体违纪频发成为学生管理工作的一大难点 | 第9-10页 |
1.1.2 对学校声誉有较大不良影响 | 第10-11页 |
1.1.3 兰州农校班主任安排困难与不良学生非正式群体违纪有直接的关系 | 第11页 |
1.1.4 校园暴力是学校管理中所普遍存在的问题 | 第11-12页 |
1.2 研究的目和意义 | 第12-14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4-21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14-15页 |
2.2 相关理论 | 第15-18页 |
2.2.1 学生非正式群体理论 | 第15-16页 |
2.2.2 青少年心理教育理论 | 第16-17页 |
2.2.3 班级管理理论 | 第17-18页 |
2.3 相关研究 | 第18-19页 |
2.3.1 教育专著相关研究 | 第18页 |
2.3.2 研究论文 | 第18页 |
2.3.3 研究的角度 | 第18-19页 |
2.4 研究的重点、目标和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19-21页 |
3 研究方法与对象 | 第21-22页 |
3.1 研究方法 | 第21页 |
3.2 研究对象 | 第21-22页 |
4 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22-43页 |
4.1 兰州农校不良学生非正式群体违纪基本情况及特点 | 第22-27页 |
4.1.1 兰州农校不良学生非正式群体违纪基本情况 | 第22-24页 |
4.1.2 兰州农校不良学生非正式群体违纪特点 | 第24-27页 |
4.2 不良学生非正式群体违纪的成因分析 | 第27-43页 |
4.2.1 心理因素 | 第27-36页 |
4.2.2 社会因素 | 第36-38页 |
4.2.3 家庭因素 | 第38-40页 |
4.2.4 学校因素 | 第40-43页 |
5 兰州农校不良学生非正式群体违纪行为管理对策 | 第43-61页 |
5.1 树立“以人为本”教育理念 | 第43-45页 |
5.1.1 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的建立 | 第43页 |
5.1.2 进行爱的教育 | 第43-45页 |
5.2 做好中专生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渡过心理迷茫时期 | 第45-52页 |
5.2.1 正确认识青少年的心理发生发展特点,加强青少年心理辅导 | 第45-47页 |
5.2.2 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学生障碍心理疏导 | 第47-52页 |
5.3 进一步加强学校教育 | 第52-58页 |
5.3.1 班主任工作是不良学生非正式群体违纪管理的最重要环节 | 第52-55页 |
5.3.2 丰富学生生活,提高学生精神生活质量 | 第55页 |
5.3.3 规范和健全学校管理制度 | 第55-57页 |
5.3.4 德法并举,加强青少年道德法纪教育 | 第57-58页 |
5.4 为青少年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 第58-59页 |
5.5 家庭积极配合,科学理智教育孩子 | 第59页 |
5.6 自我教育 | 第59-61页 |
结束语 | 第61-62页 |
引文注释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附录一 | 第66-70页 |
附录二 | 第70-72页 |
附录三 | 第72-74页 |
附录四 | 第74-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