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10页 |
一、宪法学意义上的私有财产权 | 第10-16页 |
(一) 财产、财产权与私有财产权的法学概念辨析 | 第10-12页 |
(二) 私有财产权宪法保障的理由 | 第12-14页 |
1 私有财产权——人格独立的保障 | 第12-13页 |
2 私有财产权——市场经济的支柱 | 第13-14页 |
3 私有财产权——法治国家的基石 | 第14页 |
(三) 私有财产权宪法保障的历史演进 | 第14-16页 |
1 “近代”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障 | 第14-15页 |
2 “现代”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障 | 第15-16页 |
二、私有财产权宪法保障的规范结构分析 | 第16-23页 |
(一) 不可侵犯条款 | 第16-17页 |
(二) 制约条款 | 第17-19页 |
1 宪法限制私有财产权的前提 | 第17-18页 |
2 宪法限制私有财产权的方式 | 第18-19页 |
(三) 征用补偿条款 | 第19-23页 |
1 补偿的理论基础 | 第19-21页 |
2 补偿的原则 | 第21-22页 |
3 补偿的基准 | 第22-23页 |
三、新中国宪法对私有财产权的保障 | 第23-35页 |
(一) 1954年至1999年我国宪法对私有财产权的保障 | 第23-28页 |
1 1954年至1999年我国宪法保障私有财产权的历史回顾 | 第23-25页 |
2 1954年至1999年我国宪法保障私有财产权的特点 | 第25-28页 |
(二) 私有财产权的明确入宪 | 第28-35页 |
1 私有财产权入宪的背景分析 | 第28页 |
2 私有财产权入宪的价值取向 | 第28-31页 |
3 私有财产权入宪的意义 | 第31-35页 |
四、我国私有财产权宪法保障条款之评析 | 第35-46页 |
(一) 私有财产权的性质和地位归属 | 第35-36页 |
(二) 对私有财产的征收和征用 | 第36-38页 |
(三) 公共利益的判断 | 第38-40页 |
(四) 补偿原则和补偿程序的缺失 | 第40-42页 |
(五) 私有财产权的救济保障制度 | 第42-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后记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