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异化行为分析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8页 |
引言 | 第8-11页 |
第一章 国有商业银行异化行为产生的根源 | 第11-18页 |
第一节 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和原则 | 第11-13页 |
一、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和原则 | 第11-12页 |
二、银行所有者与管理者在经营目标上的冲突 | 第12-13页 |
第二节 国有商业银行的委托代理问题 | 第13-15页 |
一、消除道德风险行为的相关理论 | 第13-14页 |
二、政府与国有商业银行的关系 | 第14-15页 |
三、国有商业银行委托代理问题的特殊性 | 第15页 |
第三节 国有商业银行的目标双重性矛盾 | 第15-18页 |
一、双重经营目标的产生 | 第15-16页 |
二、目标双重性矛盾与国有商业银行的选择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存款市场的过度价格竞争行为 | 第18-28页 |
第一节 利率管制与银行价格竞争 | 第18-20页 |
一、利率管制的作用 | 第18页 |
二、中西方银行规避管制方式的差异 | 第18-19页 |
三、存款规模的非货币收益 | 第19-20页 |
第二节 价格竞争动机的模型解释 | 第20-23页 |
一、一般商业银行最优存款规模的确定 | 第20-21页 |
二、国有商业银行最优存款规模的确定 | 第21-23页 |
第三节 价格竞争行为对收益的影响 | 第23-26页 |
一、模型的假设条件 | 第23-24页 |
二、单个银行的竞争行为 | 第24-25页 |
三、银行整体的竞争行为 | 第25-26页 |
第四节 过度价格竞争的表现形式 | 第26-28页 |
第三章 信贷配给与信贷集中行为 | 第28-36页 |
第一节 西方信贷配给理论 | 第28-29页 |
一、信贷配给的两种类型 | 第28页 |
二、中小企业是信贷配给的天然对象 | 第28-29页 |
第二节 国有银行信贷配给与集中产生的独特原因 | 第29-30页 |
一、信贷配给行为产生的特殊性 | 第29-30页 |
二、信贷集中行为产生的原因 | 第30页 |
第三节 信贷配给与信贷集中的模型解释 | 第30-34页 |
一、信贷配给与信贷集中的产生 | 第30-32页 |
二、信贷配给与信贷集中对收益的影响 | 第32-34页 |
第四节 中国信贷配给与信贷集中的现状 | 第34-36页 |
一、信贷配给的状况 | 第34-35页 |
二、信贷集中的状况 | 第35-36页 |
第四章 风险掩饰与推迟行为 | 第36-44页 |
第一节 风险推迟行为存在的可能性 | 第36页 |
第二节 风险掩饰与推迟行为产生的动机 | 第36-38页 |
第三节 风险掩饰与推迟行为的模型分析 | 第38-42页 |
一、模型的假设条件 | 第38页 |
二、各种行为对银行资产质量的影响 | 第38-41页 |
三、模型的结论 | 第41-42页 |
第四节 风险掩饰与推迟的手段和后果 | 第42-44页 |
一、风险掩饰与推迟的手段 | 第42页 |
二、风险掩饰与推迟的后果 | 第42-44页 |
第五章 规范国有商业银行行为的政策建议 | 第44-48页 |
第一节 消除异化行为的必要条件 | 第44-45页 |
第二节 规范价格竞争行为的建议 | 第45-46页 |
一、消除政府对银行经营目标的干扰 | 第45页 |
二、取消存款利率上限 | 第45-46页 |
第三节 缓解信贷配给与信贷集中程度的建议 | 第46-47页 |
一、完善社会信用体系 | 第46页 |
二、发展针对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机构 | 第46页 |
三、实行贷款利率市场化 | 第46-47页 |
第四节 消除风险掩饰与推迟现象的建议 | 第47-48页 |
一、实行有效的长期激励机制 | 第47页 |
二、解除政府对国有商业银行的隐性担保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后记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