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引言 | 第10页 |
1.2 大型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概述 | 第10-14页 |
1.2.1 泵站自动化的发展历史 | 第10-12页 |
1.2.2 泵站自动化技术新动向 | 第12-14页 |
1.3 泵站的运行效率与节能 | 第14-15页 |
1.4 本论文研究的背景和主要工作 | 第15-17页 |
第2章 水泵的原理及泵站主机 | 第17-29页 |
2.1 水泵的分类及工作原理 | 第17-19页 |
2.1.1 水泵的分类 | 第17-18页 |
2.1.2 水泵的工作原理 | 第18-19页 |
2.2 水泵的运行原理 | 第19-22页 |
2.2.1 水泵的性能参数 | 第19-21页 |
2.2.2 水泵的运行工作点 | 第21-22页 |
2.2.3 调速泵运行原理 | 第22页 |
2.3 水泵组运行的控制策略 | 第22-24页 |
2.4 泵站主机系统及主机控制 | 第24-28页 |
2.4.1 同步电机的启动控制 | 第25页 |
2.4.2 异步电机的启动控制 | 第25-28页 |
2.5 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基于网络的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 | 第29-41页 |
3.1 集散控制系统(DCS)概述 | 第29-32页 |
3.1.1 DCS的体系结构 | 第29-30页 |
3.1.2 集散控制系统(DCS)的特点 | 第30-32页 |
3.2 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 第32-34页 |
3.2.1 分层分布式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组成及原理 | 第32-33页 |
3.2.2 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结构的改进 | 第33-34页 |
3.3 基于网络的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设计 | 第34-40页 |
3.3.1 泵站 RTU单元 | 第34-37页 |
3.3.2 上位机的设计 | 第37-38页 |
3.3.3 泵站信息管理系统(MIS) | 第38-40页 |
3.4 小结 | 第40-41页 |
第4章 模糊控制在泵站机组优化控制中的应用 | 第41-50页 |
4.1 传统控制 | 第41-43页 |
4.1.1 开环控制 | 第41页 |
4.1.2 闭环控制 | 第41-43页 |
4.2 模糊控制和模糊逻辑 | 第43-44页 |
4.2.1 模糊控制概述 | 第43页 |
4.2.2 模糊控制器的特点 | 第43-44页 |
4.3 水泵机组的模糊逻辑控制设计 | 第44-49页 |
4.3.1 水泵机组的传统控制方法 | 第44-45页 |
4.3.2 水泵机组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 第45-49页 |
4.4 小结 | 第49-50页 |
第5章 泵站水泵的调节方式及节能控制研究 | 第50-61页 |
5.1 水泵的调节方式 | 第50-52页 |
5.1.1 水泵的节流调节 | 第50-51页 |
5.1.2 水泵的变速调节 | 第51-52页 |
5.2 水泵变频调速节能原理及控制 | 第52-55页 |
5.2.1 调速节能原理 | 第52-53页 |
5.2.2 调速节能控制方案的种类 | 第53-55页 |
5.3 全自动变频调速供水设备的工作过程 | 第55-60页 |
5.3.1 定压变流量运行过程分析 | 第55-57页 |
5.3.2 定扬程变流量运行过程分析 | 第57-59页 |
5.3.3 定压运行与定扬程运行的节能分析 | 第59-60页 |
5.4 小结 | 第60-61页 |
第6章 水泵变频调速液位控制算法的仿真研究 | 第61-77页 |
6.1 水泵变频调速液位控制系统 | 第61页 |
6.2 异步电动机简化建模及仿真研究 | 第61-65页 |
6.2.1 交流异步电动机简化数学模型 | 第61-63页 |
6.2.2 交流异步电动机数学模型仿真研究 | 第63-65页 |
6.3 模糊 PID控制系统的建立 | 第65-69页 |
6.3.1 PID控制算法 | 第65-68页 |
6.3.2 模糊 PID控制器 | 第68-69页 |
6.4 模糊 PID液位控制系统的建立与仿真 | 第69-76页 |
6.4.1 PID参数与动态响应的关系 | 第69-70页 |
6.4.2 模糊 PID控制器的设计 | 第70-74页 |
6.4.3 仿真结果描述 | 第74-76页 |
6.5 小结 | 第76-77页 |
结论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4页 |
致谢 | 第84-86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