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10页 |
一、资产减值的经济实质和成因分析 | 第10-13页 |
(一) 资产减值的经济实质 | 第10-11页 |
(二) 资产减值成因分析 | 第11-13页 |
1. 世界经济环境的影响 | 第11页 |
2. 国家经济环境的影响 | 第11-12页 |
3. 资产管理与使用对企业资产价值的影响 | 第12-13页 |
二、资产减值会计产生与会计观的关系 | 第13-16页 |
(一) 从理论上分析 | 第13-14页 |
1. 资产减值会计产生与会计观的关系 | 第13-14页 |
2. 取决于资产的本质 | 第14页 |
(二) 从实务上分析 | 第14-16页 |
三、西方资产减值会计的历史发展 | 第16-20页 |
(一) 资产减值会计的萌芽 | 第16页 |
(二) 资产减值会计初步发展(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以前) | 第16-18页 |
1. 存货减值规范的演进 | 第16-17页 |
2. 短期投资减值规范的发展 | 第17页 |
3. 长期投资资产减值规范的演进 | 第17页 |
4. 固定资产减值规范的发展 | 第17页 |
5. 小结 | 第17-18页 |
(三) 资产减值会计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 | 第18-20页 |
1. 或有损失的可能性标准 | 第18页 |
2. 资产减值会计的完善 | 第18-20页 |
四、我国资产减值会计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 | 第20-26页 |
(一) 我国资产减值会计的发展 | 第20-24页 |
1. 我国资产减值会计的萌芽 | 第20-21页 |
2. 我国资产减值会计的初步发展 | 第21页 |
3. 我国资产减值会计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 | 第21-22页 |
4. 启示 | 第22-24页 |
(二) 存在的问题 | 第24-26页 |
五、完善我国资产减值会计规范的具体做法 | 第26-31页 |
(一) 选择适合我国实际的资产减值的确认和计量标准 | 第26-30页 |
1. 同一类资产的减值确认标准应统一 | 第27页 |
2. 同一类资产的减值的计量标准应统一 | 第27-28页 |
3. 完善资产减值的确认和计量标准的具体做法如下 | 第28-30页 |
(二) 结合我国情况改进资产减值会计的规范 | 第30-31页 |
六、资产减值会计实施过程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1-34页 |
(一) 资产减值会计实施过程存在的问题 | 第31-32页 |
(二) 原因分析 | 第32-34页 |
1. 企业以往经营中的遗留问题 | 第32页 |
2. 对企业业绩考察的不规范 | 第32页 |
3. 减值规范尚待完善 | 第32页 |
4. 会计人员素质和会计职能的制约 | 第32-33页 |
5. 技术条件的制约 | 第33-34页 |
七、提高我国资产减值会计应用水平的措施 | 第34-38页 |
(一) 加强资产减值准备审计 | 第34-35页 |
(二) 对审计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 | 第35-36页 |
(三) 提高会计职业判断水平 | 第36页 |
(四) 全面考核企业的经营业绩 | 第36页 |
(五) 加大证券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 | 第36-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39页 |
后记 | 第39-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