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英文摘要 | 第7-8页 |
引言 网络文学的产生、发展与研究 | 第8-12页 |
一、网络文学的发展 | 第8-9页 |
二、当前网络文学的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三、从人文角度研究网络文学的必要性 | 第10-12页 |
第一章、科技的进步与艺术的发展 | 第12-19页 |
第一节 媒体的演进与艺术的嬗变 | 第12-15页 |
一、口头传播 | 第13页 |
二、文字传播 | 第13-14页 |
三、印刷传播 | 第14页 |
四、电子传播 | 第14-15页 |
五、数字传播 | 第15页 |
第二节 技术与艺术的关系 | 第15-19页 |
一、科技创新对艺术发展的促进 | 第16-17页 |
二、艺术与技术的对立与统一 | 第17-19页 |
第二章 数字化技术与网络文学 | 第19-27页 |
第一节 网络文学的基本技术形态 | 第19-22页 |
一、超文本 | 第19-20页 |
二、多媒体 | 第20-21页 |
三、交互式 | 第21-22页 |
第二节 网络文学的审美特性 | 第22-27页 |
一、文体学创新—综艺化 | 第22-23页 |
二、对话语权的重建—平民化 | 第23-24页 |
三、文学壁垒的拆卸—自由性 | 第24-25页 |
四、个体的狂欢—游戏化 | 第25-27页 |
第三章 网络文学的人文精神思辨 | 第27-36页 |
第一节 新民间时代—平民文学的兴盛与精英立场的缺失 | 第27-29页 |
一、平民文学的兴盛 | 第27-28页 |
二、精英立场的缺失 | 第28-29页 |
第二节 主体承担的卸落—自由的轻松与轻浮 | 第29-31页 |
一、个人情感的自由释放 | 第29-30页 |
二、自由状态下的平庸与低俗 | 第30-31页 |
第三节 交互化—心灵的沟通与个性的迷失 | 第31-33页 |
一、跨越时空的心灵沟通 | 第31-32页 |
二、个性风格的迷失 | 第32-33页 |
第四节 读屏模式—感官体验的重塑与诗性体验的瓦解 | 第33-36页 |
一、全方位的感官体验的重塑 | 第33-34页 |
二、文字诗性体验的瓦解 | 第34-36页 |
第四章 对网络文学的反思与追问:文学本性的迷失与复归 | 第36-42页 |
第一节 技术沙文主义下文学本性的迷失 | 第36-38页 |
第二节 人文本位下文学本性的复归 | 第38-42页 |
结语 | 第42-44页 |
注释 | 第44-46页 |
参考书目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9-50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