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3页 |
| ·野生番茄种质资源 | 第12-15页 |
| ·野生种质资源的重要价值 | 第12-13页 |
| ·野生番茄种质资源的应用实践 | 第13页 |
| ·野生番茄中的有益基因资源 | 第13-15页 |
| ·渐渗系 | 第15-21页 |
| ·渐渗系的提出 | 第15-16页 |
| ·渐渗系的特点 | 第16页 |
| ·目前已构建的渐渗系 | 第16-17页 |
| ·国内渐渗系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 ·渐渗系的应用 | 第18-21页 |
| ·本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1-23页 |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1页 |
| ·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 第二章 潘那利番茄渐渗系的构建 | 第23-44页 |
| ·试验材料 | 第23-25页 |
| ·群体构建亲本 | 第23-24页 |
| ·分子标记 | 第24页 |
| ·主要试剂 | 第24-25页 |
| ·试验方法 | 第25-29页 |
| ·分子标记筛选 | 第25页 |
| ·群体构建 | 第25页 |
|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 第25-27页 |
| ·基因型作图 | 第27-29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9-43页 |
| ·多态性标记筛选 | 第29-33页 |
| ·BC1遗传分析 | 第33-35页 |
| ·偏分离分析 | 第35-36页 |
| ·潘那利渐渗系评价 | 第36-43页 |
| ·讨论 | 第43-44页 |
| 第三章 利用潘那利番茄渐渗系进行农艺性状定位 | 第44-50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44页 |
| ·试验材料 | 第44页 |
| ·试验方法 | 第44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4-48页 |
| ·潘那利渐渗系抗病基因筛选 | 第44-45页 |
| ·群体农艺性状分析 | 第45-46页 |
| ·黄果肉基因定位 | 第46-47页 |
| ·网纹果实基因定位 | 第47-48页 |
| ·讨论 | 第48-50页 |
| 第四章 利用潘那利番茄渐渗系筛选抗番茄斑萎病毒材料 | 第50-57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50-51页 |
| ·试验材料 | 第50页 |
| ·试验方法 | 第50-51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51-56页 |
| ·感病植株 DAS-ELISA 检测 | 第51页 |
| ·番茄材料抗性基因鉴定和农艺性状调查结果 | 第51-55页 |
| ·Sw-5 特异区分析 | 第55-56页 |
| ·讨论 | 第56-57页 |
| 第五章 不同性状近等基因系的构建及其性状定位 | 第57-63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57-58页 |
| ·试验材料 | 第57-58页 |
| ·试验方法 | 第58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58-62页 |
| ·不同性状近等基因系构建 | 第58-59页 |
| ·性状基因定位 | 第59-62页 |
| ·讨论 | 第62-63页 |
| 第六章 全文结论 | 第63-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72页 |
| 附录 | 第72-73页 |
| 致谢 | 第73-74页 |
| 作者简历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