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其他学科论文--中医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论文

加味孔圣枕中丹治疗血管性痴呆的实验和临床研究

引言第1-9页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第9-17页
 一、祖国医学对血管性痴呆的认识第9-12页
  (一) 古代文献研究第9页
  (二) 现代中医学研究第9-12页
 二、中药防治血管性痴呆的研究现状第12-14页
  (一) 对模型动物行为学的影响第12页
  (二) 脑组织形态学的影响第12页
  (三) 改善神经递质传导第12页
  (四) 改善微循环第12-13页
  (五) 改善自由基代谢第13页
  (六) 减轻钙超载第13页
  (七) 抗脑细胞凋亡第13页
  (八) 抑制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第13-14页
 三、现代医学对血管性痴呆的认识第14-17页
  (一) 血管性痴呆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第14-15页
  (二) 血管性痴呆的诊断及临床治疗第15-17页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第17-25页
 一、实验材料第17-18页
  (一) 实验动物第17页
  (二) 药品制备第17页
  (三) 主要试剂及仪器第17-18页
 二、实验方法与结果第18-25页
  (一) 实验分组与造模第18页
  (二) 给药方法第18页
  (三) MORRIS 水迷宫实验第18-20页
  (四) 跳台实验第20-21页
  (五) SOD、MDA、MAO 生化指标测定第21-23页
  (六) 组织病理学观察海马区病理变化第23页
  (七) 细胞凋亡的检测第23-25页
第三部分 临床研究第25-37页
 一、病例选择第25-31页
  (一) 诊断标准第25-29页
  (二) 鉴别诊断第29-30页
  (三) 病例选择标准第30页
  (四) 排除病例标准第30页
  (五) 病例的剔除和脱落标准第30-31页
  (六) 中止试验标准第31页
 二、研究方法第31-32页
  (一) 分组方法第31页
  (二) 治疗措施第31页
  (三) 观察指标第31-32页
  (四) 疗效判定标准第32页
  (五) 统计学分析第32页
 三、临床资料第32-34页
  (一) 性别、年龄第32-33页
  (二) 文化程度第33页
  (三) 病程第33页
  (四) 病情程度第33页
  (五) MMSE、BLESSED 评分情况第33-34页
 四、研究结果第34-37页
  (一) 对MMSE、BLESSED 评分的影响第34页
  (二) 临床总疗效第34-35页
  (三) 对中医证候疗效的影响第35页
  (四) 对主要中医临床症状的影响第35-36页
  (五) 对血流变学的影响第36-37页
第四部分 讨论第37-47页
 一、对血管性痴呆肾虚瘀阻窍闭证的探讨第37-39页
  (一) 病位在脑第37页
  (二) 年老体衰,肾精亏虚为其本第37-38页
  (三) 瘀阻窍闭为其标第38-39页
 二、补肾益精、活血开窍为治疗大法第39页
 三、加味孔圣枕中丹组方原则及药物配伍研究第39-42页
  (一) 加味孔圣枕中丹组方配伍意义第39-40页
  (二) 加味孔圣枕中丹现代药理研究第40-42页
 四、加味孔圣枕中丹动物实验疗效评价第42-45页
  (一) 学习记忆能力的测定第42-43页
  (二) 抗自由基损伤研究——脑组织中SOD 活性、MDA 含量检测第43-44页
  (三) 脑神经细胞凋亡探讨第44-45页
 五、加味孔圣枕中丹临床疗效评价第45-47页
  (一) 临床总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第45页
  (二) 对MMSE、BLESSSED 评分影响第45页
  (三) 对主要中医临床症状影响第45页
  (四) 对实验室指标的影响第45-47页
结语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3页
附录第53-60页
致谢第60-61页
山东中医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详细摘要第61-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文本挖掘的垃圾邮件过滤技术研究
下一篇:基于网格划分的传感器网络导航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