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理论论文--土地经济学论文

基于RS和GIS的北京市浅山区环境评价及功能分区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1章 引言第9-17页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第9-10页
     ·选题依据第9页
     ·研究意义第9-10页
   ·环境评价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0-11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2页
   ·浅山区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存在问题第13页
   ·研究内容及其技术路线第13-15页
     ·研究内容第13-14页
     ·技术路线第14-15页
   ·论文组织和结构安排第15-17页
第2章 纹理分析及BP神经网络介绍第17-23页
   ·纹理及相关理论基础第17-20页
     ·纹理及相关理论基础第17页
     ·纹理特征提取方法第17-20页
       ·灰度共生矩阵法第17-18页
       ·灰度共生矩阵特征量第18-20页
   ·BP神经网络介绍第20-23页
第3章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获取与处理第23-27页
   ·研究区概况第23页
   ·遥感影像的获取与处理第23-26页
     ·波段选择第25页
     ·图像融合第25-26页
     ·几何校正第26页
     ·图像镶嵌与裁剪第26页
   ·其他辅助数据第26-27页
第4章 浅山区土地利用信息的提取第27-37页
   ·浅山区土地利用的研究意义第27页
   ·分类系统及解译标志的建立第27-28页
   ·土地利用分类光谱特征分析第28-29页
   ·决策树分类第29-33页
     ·构造新波段变量第29-30页
     ·决策树分类第30-31页
     ·分类后处理第31-32页
     ·结果与分析第32-33页
   ·监督分类第33-34页
   ·分类精度评价及方法对比第34-37页
     ·分类精度评价指标第34-35页
     ·分类精度评价第35-37页
第5章 基于RS和GIS的生态环境评价第37-50页
   ·生态环境评价方法的选择第37-38页
     ·层次分析法第37页
     ·模糊综合评价法第37页
     ·人工神经网络评价法第37页
     ·物元分析法第37页
     ·主成分分析法第37-38页
   ·评价指标的选取与赋值第38-47页
     ·评价指标的提取第38-45页
       ·植被覆盖度因子第38-40页
       ·水体密度因子第40-41页
       ·土地退化因子第41-43页
       ·人类活动因子第43-44页
       ·坡度因子第44-45页
     ·评价指标的赋值第45-47页
   ·基于BP神经网络的环境评价及结果第47-50页
     ·BP神经网络训练分类第47页
     ·评价结果与分析第47-50页
第6章 浅山区功能分区研究第50-57页
   ·浅山区功能分区的原则第50页
   ·结果与分析第50-57页
第7章 结论和讨论第57-59页
   ·主要结论第57-58页
   ·讨论第58-59页
致谢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2页
附录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差分GPS在理塘断裂带断裂微地貌调查中的应用
下一篇:基于标靶控制的三维激光扫描点云数据配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