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光电子技术、激光技术论文--波导光学与集成光学论文

新型人工电磁介质光学特性研究

第一章 人工电磁介质光学特性第1-32页
 §1.1 引言第10页
 §1.2 量子相干效应研究简史第10-12页
 §1.3 电磁感应透明介质之应用第12-17页
 §1.4 处理量子相干系统的基本理论半经典电磁理论第17-22页
 §1.5 介质电与磁响应的局域场修正第22页
 §1.6 二、三、四能级的光学吸收与色散效应第22-24页
 §1.7 负折射系数材料第24-29页
 §1.8 关于本论文第29-32页
第二章 几个与电磁感应透明效应有关的子问题第32-39页
 §2.1 引言第32页
 §2.2 电磁感应透明现象的几率幅稳定性第32-34页
 §2.3 三能级系统的缀饰态第34-36页
 §2.4 三能级系统真空自发辐射之抑止第36-39页
第三章 原子水平光波频段负折射率第39-46页
 §3.1 引言第39页
 §3.2 介电系数与磁导率表达式第39-42页
 §3.3 证明负折射率的存在第42-44页
 §3.4 结论第44-46页
第四章 光子共振材料与负折射率第46-53页
 §4.1 引言第46页
 §4.2 理论机制第46-48页
 §4.3 局域场修正第48-49页
 §4.4 数值作图第49-50页
 §4.5 讨论第50-53页
第五章 三能级与四能级相干原子气体介质中的局域场修正第53-62页
 §5.1 引言第53页
 §5.2 三能级原子介质中的局域场修正第53-57页
 §5.3 四能级N-型相干原子介质中的局域场修正第57-62页
第六章 双各向同性材料中的场量子化第62-69页
 §6.1 引言第62页
 §6.2 电磁能量密度第62-64页
 §6.3 电磁场量子化第64-69页
第七章 螺旋向性手征介质中的负折射率第69-77页
 §7.1 引言第69页
 §7.2 螺旋向性手征介质概念第69-71页
 §7.3 对本构关系的讨论第71-72页
 §7.4 时谐波的波矢第72-74页
 §7.5 讨论第74-75页
 §7.6 举例说明第75-77页
第八章 正负材料交界面上光波的额外相位跃变第77-85页
 §8.1 引言第77-78页
 §8.2 模型哈密顿量第78-80页
 §8.3 几何相位第80-82页
 §8.4 讨论第82-85页
第九章 双轴各向异性负折射率材料光纤中光子波函数几何相位研究第85-95页
 §9.1 引言第85-86页
 §9.2 在非共面光纤中光子非绝热非循回几何位第86-90页
 §9.3 在双轴各向异性左手征材料中光波的传播第90-91页
 §9.4 双轴各向异性左手征介质光纤中偏振光几何相位第91-93页
 §9.5 结论第93-95页
第十章 双轴螺旋向性负材料中极化光波的左-右旋偏振耦合第95-102页
 §10.1 引言第95-96页
 §10.2 双轴螺旋向性负材料中极化光的左-右耦合第96-98页
 §10.3 对频移的讨论第98-99页
 §10.4 左-右耦合效应物理起源第99-102页
第十一章 波导介质对量子化光场与原子物质波的操纵第102-126页
 §11.1 引言第102-103页
 §11.2 量子真空几何相位及其探测方案第103-110页
 §11.3 原子光纤中物质波演化的唯象描述第110-116页
 §11.4 螺旋光纤系统中的非绝热条件几何相移第116-126页
第十二章 全文总结第126-128页
浙江大学沈建其在硕博阶段发表论文统计第128-130页
沈建其在硕博阶段获得奖学金与荣誉一览第130-131页
致谢第131页

论文共13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电子合同中的若干重要问题研究--以网络交易为背景
下一篇:深冷对去稳处理高铬铸铁硬化行为及其耐磨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