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 第1-11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第一章 保荐人制度和其诚信价值界定 | 第12-20页 |
第一节 保荐人制度概述 | 第12-13页 |
第二节 保荐人制度的比较分析 | 第13-16页 |
一、境外证券市场对“保荐人”的不同称谓 | 第13-14页 |
二、境外证券市场上市保荐制度的比较 | 第14-16页 |
第三节 保荐人制度所蕴含的诚信价值 | 第16-20页 |
一、保荐人的保荐责任 | 第16-17页 |
二、保荐责任所蕴含的诚信价值 | 第17-20页 |
第二章 我国当前证券市场的诚信状况 | 第20-27页 |
第一节 诚信在民商证券领域中的体现 | 第20-22页 |
一、诚信的源流和特征 | 第20-21页 |
二、诚信在民商证券领域中的体现 | 第21-22页 |
第二节 我国证券市场诚信缺失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 第22-24页 |
一、我国证券市场现状:诚信缺失、欺诈丛生 | 第22-23页 |
二、成因分析 | 第23-24页 |
第三节 塑造我国证券市场诚信机制的对策 | 第24-27页 |
一、建立符合市场经济本质的现代契约制度 | 第24页 |
二、坚守证券市场“三公”原则 | 第24-25页 |
三、完善相应法律制度和建立可诉渠道 | 第25页 |
四、造就独立诚信的中介机构 | 第25-27页 |
第三章 保荐人制度与我国证券市场诚信度的关联 | 第27-41页 |
第一节 我国保荐人制度与诚信的“人工”嫁接 | 第27-29页 |
第二节 我国上市公司诚信经营的缺失 | 第29-36页 |
一、信息披露滞后,准确性较差 | 第30-31页 |
二、关联方资金占用现象较普遍 | 第31-33页 |
三、募集资金投向随意变更比例较高 | 第33页 |
四、部分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进行同业竞争 | 第33-34页 |
五、担保范围扩大,性质也在异化 | 第34-36页 |
六、关联交易有“多元化”发展趋势 | 第36页 |
第三节 保荐人对上市公司诚信的规制 | 第36-41页 |
一、督导上市公司严格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 第37-38页 |
二、防止上市公司资金占用和不公允关联交易 | 第38-39页 |
三、督促上市公司依约使用募集资金和监督公司高管人员诚信经营 | 第39页 |
四、有助于发展具有社会公信力的中介机构督促上市公司诚信经营 | 第39-41页 |
第四章 制定《保荐人法》的法律分析 | 第41-52页 |
第一节 我国《证券发行上市保荐制度暂行办法》的基本评价 | 第41-43页 |
一、保荐人对保荐对象责权不匹配 | 第41-42页 |
二、保荐人的外在约束监督机制不足 | 第42页 |
三、保荐人对保荐对象的持续督导期间过短 | 第42页 |
四、保荐人中保荐代表人与保荐机构的关系未科学界定 | 第42-43页 |
第二节 “琼花事件”对当前我国保荐人制度的反思 | 第43-44页 |
第三节 对保荐人的立法分析 | 第44-47页 |
一、立法的阶位 | 第45页 |
二、立法的指导思想 | 第45-47页 |
第四节 《保荐人法》对我国现有保荐制度的完善 | 第47-52页 |
一、进一步扩大保荐人享有的权利 | 第47-48页 |
二、保荐人外在监督约束机制的加强 | 第48-49页 |
三、保荐人对上市公司的持续督导期间实行“终身制” | 第49-50页 |
四、对保荐人的内部产权界定科学化 | 第50-52页 |
结束语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本人读研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 第56-57页 |
声明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