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豆子的化感作用及其对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引言 | 第8-10页 |
| 1.概述 | 第10-18页 |
| ·我国有毒植物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草地资源 | 第10页 |
| ·有毒植物概念 | 第10-11页 |
| ·我国主要有毒植物 | 第11-12页 |
| ·有毒植物主要危害 | 第12页 |
| ·苦豆子植物的危害作用 | 第12-13页 |
| ·苦豆子植物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 | 第13-14页 |
| ·生态恢复 | 第13页 |
| ·制药 | 第13-14页 |
| ·绿肥 | 第14页 |
| ·蜜源 | 第14页 |
| ·化感作用概述 | 第14-15页 |
| ·苦豆子化感作用研究 | 第15页 |
| ·苦豆子化感物质 | 第15页 |
| ·苦豆子综合利用现状和价值趋向 | 第15-16页 |
| ·研究思路 | 第16页 |
| ·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 2.苦豆子的化感作用 | 第18-28页 |
| ·概述 | 第18-19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19页 |
| ·试验材料 | 第19页 |
| ·苦豆子水浸液的制备 | 第19页 |
| ·种子萌发试验 | 第19页 |
| ·数据处理 | 第19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19-26页 |
| ·苦豆子水浸液对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19-23页 |
| ·苦豆子水浸液对植物种子萌发后的影响 | 第23-26页 |
| ·小结 | 第26-28页 |
| 3.苦豆子化感作用物质鉴定与提取 | 第28-36页 |
| ·概述 | 第28页 |
| ·生物碱提取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28-29页 |
| ·实验材料 | 第28页 |
| ·实验方法 | 第28-29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9-33页 |
| ·苦豆子生物碱验证试验 | 第29页 |
| ·苦豆子生物碱总碱含量测定实验 | 第29-32页 |
| ·小结 | 第32-33页 |
| ·黄酮提取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33页 |
| ·实验材料 | 第33页 |
| ·实验方法 | 第33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3-36页 |
| ·苦豆子黄酮验证试验 | 第33-34页 |
| ·苦豆子黄酮含量测定实验 | 第34-35页 |
| ·小结 | 第35-36页 |
| 4.苦豆子对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 第36-48页 |
| ·研究区自然概况 | 第36-37页 |
| ·样地物种数量特征 | 第37-42页 |
| ·物种数量调查方法 | 第37-38页 |
| ·样地植被分析 | 第38-40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0页 |
| ·样地群落结构分析 | 第40-42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2页 |
| ·样地植物多样性研究 | 第42-43页 |
| ·研究和采样方法 | 第42-43页 |
| ·数据分析和计算公式 | 第43页 |
| ·样地群落特征与分析 | 第43-46页 |
| ·样地植物重要值分析 | 第44-45页 |
| ·不同样地类型植物多样性分析 | 第45-46页 |
| ·小结 | 第46-48页 |
| 5.结论与建议 | 第48-52页 |
| ·结论 | 第48-49页 |
| ·建议 | 第49-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 个人简介 | 第56-57页 |
| 导师简介 | 第57-58页 |
|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 第58-59页 |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