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缩略表 | 第10-11页 |
| 鸭遗传图谱的构建及重要性状基因座的初步定位技术路线图 | 第11-12页 |
| 引言 | 第12-14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36页 |
| ·鸭的分类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 第14-18页 |
| ·鸭分类学与起源 | 第14页 |
| ·鸭的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 ·鸭基因组结构与特征 | 第15-17页 |
| ·鸭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 ·遗传标记类型及特性 | 第18-27页 |
| ·传统遗传标记 | 第18-19页 |
| ·DNA分子标记 | 第19-27页 |
| ·资源家系设计方案 | 第27-29页 |
| ·资源群体概念 | 第27-28页 |
| ·资源群体的类型及特点 | 第28-29页 |
| ·基因组图谱 | 第29-31页 |
| ·遗传图谱 | 第29-31页 |
| ·物理图谱 | 第31页 |
| ·QTL的定位 | 第31-36页 |
| ·数量性状概述 | 第31-32页 |
| ·QTL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 第32-36页 |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6-51页 |
| ·常规溶液 | 第36-37页 |
| ·主要仪器 | 第37页 |
| ·微卫星DNA序列的克隆与筛选 | 第37-44页 |
| ·实验动物 | 第37-38页 |
| ·菌株和克隆载体 | 第38页 |
| ·药品和酶 | 第38页 |
| ·实验方法 | 第38-44页 |
| ·资源群体的建立 | 第44-46页 |
| ·资源群体的结构 | 第44页 |
| ·禽血的采取及处理 | 第44页 |
| ·资源群体性状表型值测定 | 第44-45页 |
| ·资源群体遗传学分析 | 第45-46页 |
| ·遗传图谱的构建 | 第46-49页 |
| ·试剂及仪器 | 第46-47页 |
| ·实验动物 | 第47页 |
| ·分析软件 | 第47页 |
| ·实验方法 | 第47-49页 |
| ·重要经济性状QTL定位 | 第49-51页 |
| ·试剂及仪器 | 第49页 |
| ·实验动物 | 第49页 |
| ·分析软件 | 第49页 |
| ·标记-QTL区间估计 | 第49-51页 |
| 第三章 实验结果 | 第51-90页 |
| ·鸭微卫星DNA序列的克隆与筛选 | 第51-55页 |
| ·鸭微卫星富集文库的构建 | 第51-52页 |
| ·富集文库的鉴定 | 第52-53页 |
| ·大规模序列测定与分析 | 第53-55页 |
| ·鸭资源群体的建立 | 第55-57页 |
| ·资源群体性状分离 | 第55-57页 |
| ·资源群体遗传学分析 | 第57页 |
| ·遗传图谱的构建 | 第57-80页 |
| ·微卫星引物设计 | 第57页 |
| ·多重PCR反应条件优化组合 | 第57-63页 |
| ·鸭新微卫星位点的特性 | 第63-67页 |
| ·遗传图谱的构建 | 第67-80页 |
| ·重要经济性状QTL定位结果 | 第80-90页 |
| ·生长性状QTL的定位 | 第80-81页 |
| ·屠体性状QTL的定位 | 第81-83页 |
| ·肉质性状QTL的定位 | 第83页 |
| ·不同遗传图谱的QTL定位 | 第83-90页 |
| 第四章 讨论与分析 | 第90-104页 |
| ·鸭微卫星DNA序列的克隆与筛选 | 第90-94页 |
| ·讨论与分析 | 第90-94页 |
| ·小结 | 第94页 |
| ·资源群体 | 第94-96页 |
| ·讨论与分析 | 第94-95页 |
| ·小结 | 第95-96页 |
| ·遗传图谱构建 | 第96-100页 |
| ·讨论与分析 | 第96-99页 |
| ·小结 | 第99-100页 |
| ·QTL定位 | 第100-104页 |
| ·讨论与分析 | 第100-103页 |
| ·小结 | 第103-104页 |
| 结论 | 第104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4-105页 |
| 致谢 | 第105-106页 |
| 附录一 | 第106-114页 |
| 个人简历 | 第1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