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英文摘要 | 第7-9页 |
1 前言 | 第9-11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1-25页 |
·红麻生产与多功能综合利用研发进展 | 第11-14页 |
·红麻在农业生产上的重要性 | 第11页 |
·红麻综合利用的重要性 | 第11-14页 |
·红麻种质资源重要性及其研究进展 | 第14-19页 |
·红麻种质资源的形态与细胞学分类研究 | 第14-15页 |
·红麻种质资源性状鉴定与评价研究 | 第15-16页 |
·红麻特异种质的鉴定、发掘、创新与利用研究 | 第16-17页 |
·红麻种质资源的分子标记及亲缘关系研究 | 第17页 |
·红麻特异种质创新与抗虫、抗除草剂转基因研究 | 第17-18页 |
·红麻种质遗传改良优异材料的创新 | 第18-19页 |
·国外红麻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 第19页 |
·分子标记及其发展 | 第19-25页 |
·RFLP | 第21页 |
·RAPD | 第21-22页 |
·SSR | 第22-23页 |
·ISSR | 第23-24页 |
·AFLP | 第24页 |
·SNP | 第24-25页 |
3 材料与方法 | 第25-29页 |
·材料 | 第25-26页 |
·植物材料 | 第25页 |
·ISSR引物 | 第25-26页 |
·方法 | 第26-29页 |
·实验设计与统计方法 | 第26页 |
·ISSR分子标记的材料与实验方法 | 第26-29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29-43页 |
·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品种综合评价 | 第29-37页 |
·主成分分析 | 第29-32页 |
·二维排序分析 | 第32页 |
·聚类分析 | 第32-37页 |
·ISSR引物筛选 | 第37-39页 |
·红麻品种的ISSR标记聚类分析 | 第39-43页 |
·第1大类群的品种组成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39-43页 |
5 小结与讨论 | 第43-48页 |
·关于红麻优异种质的主成分及系统聚类分析与评价 | 第43-44页 |
·优异种质资源性状主成分分析与优异品种评价 | 第43-44页 |
·系统聚类分析 | 第44页 |
·关于红麻优异种质的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ISSR分子标记研究 | 第44-48页 |
·ISSR分子标记在红麻种质资源研究中应用的可行性 | 第44-45页 |
·不同引物对ISSR分子标记的影响 | 第45页 |
·红麻DNA提取质量对ISSR的影响 | 第45-46页 |
·红麻优异种质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5页 |
附录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