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绪 论 | 第9-17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9-14页 |
·社会转型中城市规划面临的问题 | 第9-10页 |
·城市规划的社会性特征及作用研究 | 第10-12页 |
·城市规划制度环境的研究 | 第12-13页 |
·已有研究的不足 | 第13-14页 |
·研究的意义及目的 | 第14-15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4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内容 | 第15-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2 城市规划与社会发展 | 第17-35页 |
·城市规划的社会作用机理 | 第17-19页 |
·城市规划的社会本质特征 | 第17-18页 |
·城市规划的社会作用 | 第18页 |
·城市规划的社会作用机理 | 第18-19页 |
·与城市规划相关的社会发展目标 | 第19-26页 |
·我国社会发展目标研究概述 | 第19-21页 |
·城市规划与社会发展目标的关系 | 第21-23页 |
·与城市规划相关的社会发展目标 | 第23-26页 |
·城市规划理性的缺失及社会作用的限度 | 第26-35页 |
·城市规划技术理性的主导 | 第27-29页 |
·城市规划价值理性和制度理性的缺失 | 第29-32页 |
·城市规划社会作用的有限性 | 第32-35页 |
3 城市规划制度环境及其与社会发展目标偏离的现状 | 第35-56页 |
·城市规划的制度环境 | 第35-39页 |
·制度环境的内涵 | 第35-36页 |
·城市规划制度环境的构架 | 第36-38页 |
·城市规划绩效与制度环境的关系 | 第38-39页 |
·规划法制的主旨弱化及其短缺 | 第39-42页 |
·规划法制主旨的弱化 | 第39-41页 |
·规划法制的缺失 | 第41-42页 |
·规划行政的运作及其功利化倾向 | 第42-46页 |
·规划行政的运作 | 第42-43页 |
·规划行政的功利化倾向 | 第43-45页 |
·规划行政功利化倾向对社会发展目标的影响 | 第45-46页 |
·规划组织的目标及价值偏离 | 第46-51页 |
·规划组织的目标 | 第46-48页 |
·转型期规划组织价值取向面临的困境 | 第48-49页 |
·规划组织的价值偏离 | 第49-51页 |
·规划社会监督的边缘化及其缺位 | 第51-56页 |
·社会力的边缘化 | 第51-53页 |
·规划社会监督的缺位 | 第53-56页 |
4 基于社会发展目标的城市规划制度环境建设 | 第56-76页 |
·规划法制的社会发展保障导向 | 第56-60页 |
·明确规划法制建设的基本目标 | 第56-58页 |
·加强规划法制中社会发展保障建设的内容 | 第58-59页 |
·建立激励性和限制性规则 | 第59-60页 |
·规划行政的社会发展公平导向 | 第60-64页 |
·树立法治环境下的规划行政理念 | 第60-61页 |
·以社会公平纠正规划行政功利化倾向 | 第61-62页 |
·完善公平公正的规划行政操作规程 | 第62-64页 |
·规划组织价值中立的导向 | 第64-70页 |
·明确规划组织价值中立的取向 | 第64-67页 |
·改革规划机构编制的管理与审批 | 第67-68页 |
·健全规划师执业资格制度 | 第68-70页 |
·规划社会监督的建立与完善 | 第70-76页 |
·培育与发展规划中的社会监督机制 | 第70-72页 |
·完善规划中公众参与制度 | 第72-74页 |
·强化规划的舆论监督 | 第74-76页 |
5 结语:制度创新及制度环境建设是中国城市规划改革必由之路 | 第76-81页 |
·城市规划改革的主要方向 | 第76-77页 |
·城市规划的技术创新 | 第76页 |
·城市规划的制度改革 | 第76-77页 |
·城市规划改革中技术与制度的先决性 | 第77-81页 |
·城市规划技术创新的制度决定 | 第77-78页 |
·城市规划改革的制度决定 | 第78-81页 |
致 谢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5页 |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