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财政、国家财政论文--中国财政论文

财政分权与完善地方财政体制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7页
第一章 导论第17-31页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7-20页
 第二节 核心概念、研究范围与理论基础第20-25页
  一、核心概念和研究范围第20-23页
  二、理论基础第23-25页
 第三节 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创新与不足第25-31页
  一、主要研究方法第25-26页
  二、研究思路及结构安排第26-28页
  三、可能的创新与不足第28-31页
第二章 财政分权基本理论概述第31-44页
 第一节 西方财政分权理论研究综述第31-37页
  一、西方财政分权理论的规范分析第31-35页
  二、西方财政分权理论的实证分析第35-36页
  三、对西方财政分权理论的评述第36-37页
 第二节 我国财政分权理论研究综述第37-39页
  一、关于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第37-38页
  二、关于我国财政分权的程度问题第38-39页
 第三节 我国地方财政体制研究综述第39-44页
  一、关于省以下财政体制存在的问题第39-40页
  二、关于地方政府和财政层级问题第40-41页
  三、关于地方税务机构设置问题第41-42页
  四、关于省以下财政体制的整体改革方向第42-44页
第三章 财政分权与地方财政体制的国际比较第44-76页
 第一节 西方国家的财政分权发展演变趋势第44-52页
  一、西方财政分权的发展演变规律第44-45页
  二、美国的财政分权改革第45-49页
  三、法国的财政分权改革第49-52页
 第二节 发达国家的地方财政体制—以德国为例第52-57页
  一、政府间事权与支出范围的划分第53-54页
  二、政府间财权与收入范围的划分第54-55页
  三、政府间财政平衡机制第55-57页
 第三节 发展中国家的地方财政体制—以印度为例第57-65页
  一、政府间事权与支出责任的划分第58-59页
  二、政府间财权与收入的划分第59-61页
  三、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第61-65页
 第四节 经济转型国家的地方财政体制—以俄罗斯为例第65-71页
  一、政府间事权与支出范围的划分第66-67页
  二、政府间财权与收入范围的划分第67-70页
  三、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第70-71页
 第五节 启示与借鉴第71-76页
第四章 我国地方财政体制的总体描述第76-136页
 第一节 从财政分权看我国地方财政体制的历史演变第76-97页
  一、我国地方财政体制演变的阶段划分第76-78页
  二、统收统支的财政集权阶段第78-88页
  三、分级包干的财政分权阶段第88-94页
  四、分税管理的适度收权阶段第94-97页
 第二节 我国地方财政的纵向考察(一):省级财政体制第97-110页
  一、省级财政的基本状况第97-98页
  二、省对地市财政收入划分第98-105页
  三、省对地市事权与财政支出责任划分第105-107页
  四、省对地市转移支付情况第107-110页
 第三节 我国地方财政的纵向考察(二):地市级财政体制第110-114页
  一、地市级财政的基本状况第110-112页
  二、地市对县市区财政体制模式第112-114页
 第四节 我国地方财政的纵向考察(三):县乡财政体制第114-118页
  一、县级财政的基本状况第114-115页
  二、乡镇财政的基本状况第115-117页
  三、县乡财政体制改革情况第117-118页
 第五节 我国地方财政体制的实践分析:以烟台市为例第118-128页
  一、山东省对烟台市的财政体制第118-121页
  二、烟台市对县市区的财政体制第121-124页
  三、烟台市完善市以下财政体制的作法及成效第124-127页
  四、简要评价第127-128页
 第六节 启示与评述第128-136页
第五章 我国地方财政体制的运行绩效及问题分析:基于分权视角第136-185页
 第一节 我国财政分权存在问题的规范分析第136-139页
 第二节 我国财政分权程度的实证分析第139-146页
  一、财政分权度的衡量方法第139页
  二、总量指标的衡量第139-143页
  三、结构指标的衡量第143-145页
  四、结论第145-146页
 第三节 地方政府间财政分权的实证分析第146-162页
  一、政府间财政分权的跨年度分析第146-149页
  二、地方财政分权的分级考察第149-153页
  三、财政收支在地方政府间的划分与配置第153-156页
  四、分省区市财政分权程度考察第156-161页
  五、小结第161-162页
 第四节 我国财政体制的收入效应分析第162-170页
  一、分税制与包干体制的比较第162-164页
  二、财政包干体制的问题辨析第164-166页
  三、分税制的收入效应原因分析第166-170页
  四、结论第170页
 第五节 我国地方财政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第170-185页
  一、政府与市场职责边界不清,政府间事权越位、缺位现象严重第171-174页
  二、政府间财权配置不规范,地方政府自主筹集收入的能力严重不足第174-177页
  三、转移支付结构不尽合理,设置与分配不够科学第177-181页
  四、财政体制的民主化、法制化程度不高,稳定性不足第181-185页
第六章 完善地方财政体制的原则、思路与构想第185-225页
 第一节 基本原则和总体思路第185-193页
  一、完善地方财政体制的基本原则第185-187页
  二、完善地方财政体制的总体思路第187-193页
 第二节 完善地方政府和财政层级制度第193-199页
  一、影响政府和财政级次的原因分析第193-194页
  二、外国政府层级制度的比较分析第194-196页
  三、完善地方政府和财政层级制度第196-199页
 第三节 进一步明晰政府间事权划分第199-206页
  一、政府间财政职能划分的重新认识第199-200页
  二、政府间事权划分的一般模式第200-202页
  三、地方政府间事权划分的基本思路第202-206页
 第四节 合理配置地方政府间的财权和收入第206-215页
  一、政府间收入划分的理论基础第206-207页
  二、政府间收入划分的具体分析与通行做法第207-209页
  三、进一步完善地方政府间收入划分的措施第209-215页
 第五节 逐步建立规范的转移支付体系第215-219页
  一、地方政府间转移支付的理由第215-216页
  二、转移支付的种类和目标第216页
  三、完善地方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设想第216-219页
 第六节 实现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宪政与民主第219-225页
  一、政府间财政关系民主化、法制化的国际经验第219-221页
  二、实现政府间财政关系宪政化与民主化第221-225页
附录:1951-1993年我国地方财政体制的发展演变历程第225-247页
参考文献第247-25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257-258页
后记第258-260页

论文共2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促进我国家庭服务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
下一篇:促进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财政政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