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9页 |
第一章 避税的概念 | 第9-11页 |
第一节 世界各国法律对避税都没有直接的定义 | 第9页 |
第二节 对避税的三种理解 | 第9-10页 |
第三节 中国税务当局对避税的理解 | 第10-11页 |
第二章 避税的类型 | 第11-23页 |
第一节 纳税人(自然人和法人)的迁移 | 第11页 |
第二节 资本弱化 | 第11-12页 |
第三节 避税港和受控外国公司 | 第12-13页 |
第四节 转让定价 | 第13-18页 |
第五节 成本分摊协议 | 第18-20页 |
第六节 滥用税收协定 | 第20-23页 |
第三章 中国反避税立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 第23-28页 |
第一节 反避税立法现状概述 | 第23-24页 |
第二节 具体的反避税法律条文 | 第24-26页 |
第三节 当前我国反避税法律条文中存在的问题 | 第26-28页 |
第四章 建议和意见 | 第28-42页 |
第一节 在新的所得税法中设立一个完整的一般性反避税条款 | 第28-29页 |
第二节 在法律制度上明确反避税机构的法律地位和保证人员的稳定 | 第29-30页 |
第三节 建立行业分析师制度 | 第30页 |
第四节 确认纳税人的报告义务和举证义务 | 第30-31页 |
第五节 建立一个信息情报畅通的机制 | 第31页 |
第六节 制定法律法规,进一步限制资本弱化 | 第31-33页 |
第七节 建立避税港对策税制 | 第33-34页 |
第八节 制定措施,防止滥用税收协定 | 第34-35页 |
第九节 建立税收妥协制度 | 第35页 |
第十节 建立反避税的处罚制度 | 第35-36页 |
第十一节 建立预约定价税制 | 第36-42页 |
结论 | 第42-43页 |
注释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论文摘要(中文) | 第48-52页 |
论文摘要(英文) | 第52-55页 |
后记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