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12页 |
·课题的来源及意义 | 第7页 |
·虚拟仪器和LABVIEW | 第7-9页 |
·虚拟仪器 | 第8页 |
·LabVIEW | 第8-9页 |
·PXI与工业计算机(工控机)的比较 | 第9-11页 |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1-12页 |
第二章 系统的硬件架构 | 第12-33页 |
·系统的总体架构 | 第12-13页 |
·信号调理 | 第13页 |
·应变测试及其信号调理 | 第13-23页 |
·应变测量的电桥电路 | 第13-21页 |
·应变信号的调理 | 第21-23页 |
·加速度测试及其信号调理 | 第23-25页 |
·ICP加速度传感器简介 | 第24页 |
·加速度信号调理 | 第24-25页 |
·电压测量 | 第25-26页 |
·信号的A/D转换 | 第26-29页 |
·PXI-6070E和PXI-6071E工作原理 | 第26-27页 |
·PXI-6070E和PXI-6071E其他重要性能参数 | 第27-29页 |
·硬件之间的协调与控制 | 第29-32页 |
·硬件连接 | 第29-30页 |
·通道路由 | 第30页 |
·信号同步 | 第30-31页 |
·信号放大 | 第31-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软件的整体设计 | 第33-41页 |
·实时测试子系统 | 第33-34页 |
·数据处理与回放子系统 | 第34-35页 |
·面向对象设计与系统的“三层”体系结构 | 第35-40页 |
·面向对象的图形化编程 | 第35-37页 |
·“三层”体系结构 | 第37-39页 |
·信息服务对象 | 第39-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实时测试子系统的实现 | 第41-61页 |
·整体架构 | 第41-47页 |
·功能分析 | 第41-42页 |
·整体测试流程 | 第42-43页 |
·单线程循环架构 | 第43-45页 |
·系统的状态图 | 第45-47页 |
·测试初始化 | 第47-49页 |
·硬件设置 | 第47-48页 |
·出错设备的识别 | 第48-49页 |
·采样速率控制 | 第49-54页 |
·系统采样速率分析 | 第49-50页 |
·采样速率的动态控制 | 第50-52页 |
·采样速率调节算法 | 第52-53页 |
·一个重要问题 | 第53-54页 |
·数据存储 | 第54-58页 |
·数据存储方法分析 | 第54-55页 |
·双字节整数存储方法的实现 | 第55-57页 |
·数据动态存储的控制和实现 | 第57-58页 |
·数据处理与显示 | 第58-59页 |
·多采集卡的协调运行 | 第59-60页 |
·多卡耦合循环处理架构 | 第59-60页 |
·一个关键问题 | 第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五章 数据处理与回放子系统 | 第61-66页 |
·功能及特点 | 第61-62页 |
·整体架构 | 第62-64页 |
·数据处理流程 | 第64-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六章 测试结果及分析 | 第66-71页 |
·加速度测试结果与分析 | 第66-67页 |
·应变测试结果与分析 | 第67-69页 |
·信号采样频率 | 第69-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结论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