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 第1-16页 |
·奶牛球虫病 | 第9-12页 |
·奶牛隐孢子虫病 | 第12-16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16-19页 |
·材料 | 第16页 |
·主要实验设备及器具 | 第16页 |
·主要实验药品 | 第16页 |
·方法 | 第16-19页 |
·调研点的选择 | 第16-17页 |
·粪样的采集与保存 | 第17页 |
·粪样的处理 | 第17-18页 |
·饱和蔗糖溶液离心浮聚法 | 第17页 |
·改良齐-尼氏染色法 | 第17页 |
·斯陶尔氏稀释虫卵计数法 | 第17-18页 |
·卵囊的收集与孢子化培养 | 第18页 |
·艾美耳球虫卵囊的形态学观察 | 第18页 |
·隐孢子虫卵囊的确认标准 | 第18页 |
·隐孢子虫卵囊感染强度的判定标准 | 第18-19页 |
·统计学分析 | 第19页 |
3 结果 | 第19-30页 |
·临床观察结果 | 第19页 |
·奶牛艾美耳球虫感染情况 | 第19-25页 |
·奶牛艾美耳球虫感染率 | 第19-20页 |
·奶牛艾美耳球虫感染强度 | 第20-22页 |
·艾美耳球虫种类及孢子化卵囊的形态特征 | 第22-24页 |
·奶牛各种艾美耳球虫感染检出率 | 第24-25页 |
·奶牛隐孢子虫卵囊的形态描述 | 第25-29页 |
·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 | 第25-26页 |
·采用改良齐-尼氏染色法 | 第26页 |
·包头地区奶牛隐孢子虫感染情况的调查 | 第26-28页 |
·包头地区奶牛隐孢子虫感染强度调查情况 | 第28-29页 |
·包头地区牛群中奶牛球虫和奶牛隐孢子虫混合感染情况 | 第29-30页 |
4 讨论 | 第30-33页 |
5 结论 | 第33-34页 |
致 谢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9页 |
作者简介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