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8-21页 |
·孔口气泡的形成 | 第8-10页 |
·气泡的聚并和破碎 | 第10-17页 |
·气泡的聚并过程 | 第10-11页 |
·气泡的聚并速度 | 第11-12页 |
·气泡的破碎过程 | 第12-13页 |
·气泡的破碎速度 | 第13-15页 |
·气泡的破碎和聚并速度比较 | 第15-17页 |
·最大稳态气泡直径ds | 第17-18页 |
·气泡在鼓泡床内的分散 | 第18-19页 |
·本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19-21页 |
第二章 气泡在鼓泡床内的分散 | 第21-36页 |
·气泡的轴向分布 | 第21-27页 |
·气泡粒数衡算模型(PBE) | 第21-22页 |
·气泡的破碎速度 | 第22页 |
·最大稳态气泡(the maximum stable bubble)直径ds | 第22页 |
·喷嘴形成气泡的直径d(t | 第22-23页 |
·模型的物理意义 | 第23-24页 |
·模型求解步骤 | 第24-25页 |
·模型的求解示例及结果分析 | 第25-27页 |
·气泡分布的实验和结论 | 第27-35页 |
·实验设计 | 第27-28页 |
·Sauter气泡直径的轴向分布 | 第28-32页 |
·气泡在床内的粒度分布 | 第32-34页 |
·体系性质对床内气泡分散的影响 | 第34-35页 |
·本章结论 | 第35-36页 |
第三章 气体分布器对床内气-液质量传递的影响 | 第36-42页 |
·总论 | 第36页 |
·实验装置与流程 | 第36-37页 |
·实验设计原理 | 第37-38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8-41页 |
·随气速的变化 | 第38-40页 |
·传质性能随床高的变化 | 第40-41页 |
·本章结论 | 第41-42页 |
第四章 总结及建议 | 第42-45页 |
·总结 | 第42-43页 |
·建议 | 第43-45页 |
·模型适用范围的检验 | 第43页 |
·考虑聚并作用的气泡分散模型的建立和求解 | 第43页 |
·开发高效气体分布器的考虑因素 | 第43-45页 |
附录一气泡的聚并速度 | 第45-49页 |
附录二气泡的破碎速度 | 第49-54页 |
附录三实验所用溶氧仪技术参数 | 第54-55页 |
附录四程序清单 | 第55-63页 |
主要符号说明 | 第63-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1页 |
发表论文 | 第71-72页 |
声 明 | 第72-73页 |
致 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