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结构部件论文--传动系统论文

液体粘性联轴器的设计及转矩传递特性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7页
符号表第7-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3页
   ·课题背景和研究意义第13-14页
   ·常时四轮驱动汽车的简介第14-16页
   ·液体粘性联轴器的简介及在四轮驱动汽车上的应用第16-20页
     ·液体粘性联轴器的工作原理及特点第16-17页
     ·液体粘性联轴器的发展史、现状第17-19页
     ·液体粘性联轴器在四轮驱动汽车上的安装位置、应用第19-20页
   ·与液体粘性联轴器工作原理相似、结构不同装置的简介第20-21页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1-23页
第二章 液体粘性联轴器的研究现状第23-39页
   ·液体粘性联轴器的扭矩输出第23-26页
   ·液体粘性联轴器的驼峰现象的研究第26-30页
     ·驼峰的机制第26-28页
     ·驼峰触发温度的计算第28-29页
     ·驼峰触发最低转速差的计算第29页
     ·驼峰触发所需的时间计算第29-30页
     ·内外盘片的几何形状、尺寸对驼峰现象的影响第30页
   ·液体粘性联轴器的内部温度的研究第30-32页
   ·液体粘性联轴器的传热模型的研究第32-37页
     ·模型1第32-33页
     ·模型2第33-34页
     ·模型3第34-37页
   ·汽车速度、轮胎滑移率对液体粘性联轴器转速差的影响第37页
   ·本章小结第37-39页
第三章 液体粘性联轴器的工质性能实验研究第39-50页
   ·工作介质的简介第39-43页
     ·硅油的化学结构第39-40页
     ·硅油的特性第40-43页
     ·硅油的调配第43页
   ·硅油粘温特性和粘剪特性数学模型的建立第43-45页
     ·温度对硅油粘度的影响第43-44页
     ·剪切率对硅油粘度的影响第44页
     ·温度、剪切率对硅油粘度的影响第44-45页
   ·硅油粘温特性和粘剪特性的实验研究第45-49页
     ·实验名称及目的第45-46页
     ·实验装置简介第46页
     ·实验原理及计算公式第46-47页
     ·实验步骤第47页
     ·实验数据及处理结果第47-49页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四章 液体粘性联轴器的设计与校核第50-64页
   ·液体粘性联轴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第50-52页
     ·液体粘性联轴器的结构第50-52页
     ·液体粘性联轴器的工作原理第52页
   ·液体粘性联轴器的作用及其性能特点第52-54页
     ·液体粘性联轴器的作用第52页
     ·液体粘性联轴器的性能特点第52-54页
   ·液体粘性联轴器的结构设计与校核第54-63页
     ·原始数据及设计要求第54页
     ·主要结构设计第54-63页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第五章 液体粘性联轴器的扭矩及温度特性的实验研究第64-113页
   ·实验系统简介第64-66页
     ·实验系统第64-65页
     ·实验系统各个组成部分简介第65-66页
     ·实验系统工作原理第66页
   ·实验内容第66-67页
   ·实验参数第67页
   ·实验方法与步骤第67-68页
     ·不同输入转速、填充率下的转矩传递特性第67页
     ·实验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第67-68页
     ·观察峰值现象第68页
   ·实验数据及处理结果第68-84页
     ·工质粘度的影响第69-74页
     ·填充率的影响第74-79页
     ·输入转速的影响第79-84页
   ·液体粘性联轴器温度与转速差的计算第84-105页
     ·计算模型的选定与原理第84-86页
     ·温度与转速差关系第86-94页
     ·内部温度的影响因素第94-104页
     ·误差分析第104-105页
   ·液体粘性联轴器表面温度的测量第105-110页
   ·本章小结第110-113页
结论第113-115页
参考文献第115-119页
致谢第119页

论文共11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面向Agent的软件度量研究
下一篇:企业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