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引论 | 第6-9页 |
第一章 俳谐词概念界定与概述 | 第9-22页 |
第一节 俳谐概念溯源 | 第9-10页 |
第二节 俳谐与俳谐体概念流变 | 第10-16页 |
第三节 俳谐体与俳谐词概念界定 | 第16-19页 |
第四节 宋代俳谐词概述 | 第19-22页 |
第二章 社会文化的展示:经典之外的价值阐释 | 第22-34页 |
第一节 讽刺嘲笑与社会批判 | 第22-27页 |
第二节 实际功用与酬答嘲戏 | 第27-31页 |
第三节 生活百态与风俗节序 | 第31-34页 |
第三章 心灵世界的折射:雅俗兼济的士人心理 | 第34-47页 |
第一节 要写行藏入笑林 | 第34-39页 |
第二节 且嘲风咏月常相谑 | 第39-43页 |
第三节 把人调戏我也心儿有 | 第43-47页 |
第四章 喜剧之趣与文学史意义 | 第47-61页 |
第一节 喜剧形态的表现方式 | 第48-52页 |
第二节 与其他文体的关系 | 第52-58页 |
第三节 俳词对传统的突破 | 第58-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后记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