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1 引言 | 第10-12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2-17页 |
·样地概况 | 第12-15页 |
·样品采集 | 第15-16页 |
·测定方法 | 第16-17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17-63页 |
·小流域不同利用方式红壤质量分异特征 | 第17-37页 |
·不同利用方式红壤物理性质分异 | 第18-21页 |
·不同利用方式红壤化学性质分异 | 第21-28页 |
·不同利用方式红壤生物学性质分异 | 第28-36页 |
·小结 | 第36-37页 |
·小流域不同利用方式红壤养分侵蚀规律研究 | 第37-46页 |
·小流域2001-2002年降雨情况 | 第37-38页 |
·降雨对不同利用方式红壤表层养分含量的影响 | 第38-39页 |
·不同利用方式红壤养分流失过程 | 第39-43页 |
·不同利用方式红壤侵蚀泥砂养分富集特征 | 第43-45页 |
·不同利用方式流失养分相关性 | 第45页 |
·小结 | 第45-46页 |
·小流域不同利用方式下水体底泥养分及酶活性分析 | 第46-55页 |
·水体底泥化学性质分析 | 第46-51页 |
·水体底泥土壤酶活性分析 | 第51-53页 |
·水体底泥化学性质和酶活性相关分析 | 第53-54页 |
·小结 | 第54-55页 |
·侵蚀退化红壤不同植被演替恢复阶段土壤质量演变特征 | 第55-63页 |
·侵蚀退化红壤不同植被演替恢复阶段土壤肥力质量变化 | 第55-57页 |
·侵蚀退化红壤不同植被演替恢复阶段土壤生物学质量变化 | 第57-60页 |
·讨论 | 第60-63页 |
4 全文结论 | 第63-64页 |
5 文献综述 | 第64-82页 |
6 参考文献 | 第82-95页 |
致谢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