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国际保理与信用证的异同 | 第1-14页 |
(一) 国际保理的涵义 | 第9-10页 |
(二) 国际保理与信用证的异同--国际保理的法律特征 | 第10-14页 |
二、 国际保理的法律实质 | 第14-18页 |
(一) 有关国际保理法律实质的几种观点 | 第14-16页 |
(二) 国际保理的法律实质是债权转让 | 第16-18页 |
三、 出口商与进口商之间的法律关系 | 第18-24页 |
(一) 国际保理中的进出口商间贸易合同的特征 | 第19-21页 |
(二) 出口商将应收账款转让的事实通知债务人的义务 | 第21-22页 |
(三) 进口商向保理商付款的义务 | 第22-24页 |
四、 出口商与出口保理商之间的法律关系 | 第24-36页 |
(一) 出口保理合同的主要条款 | 第24-25页 |
(二) 出口商的主要义务 | 第25-33页 |
(三) 出口保理商的主要义务 | 第33-35页 |
(四) 双方解除合同的权利 | 第35-36页 |
五、 出口保理商与进口保理商之间的法律关系 | 第36-47页 |
(一) 相互保理协议的基本理论及其主要内容 | 第36-37页 |
(二) 出口保理商的主要义务 | 第37-41页 |
(三) 进口保理商的主要义务 | 第41-44页 |
(四) 慎重选择进口保理商 | 第44-47页 |
六、 进口保理商与进口商之间的法律关系 | 第47-53页 |
(一) 进口保理商的权利和义务 | 第47-49页 |
(二) 进口商的权利和义务 | 第49-53页 |
七、 国际保理各当事人权利义务的特点分析 | 第53-55页 |
(一) 权利义务的广泛性 | 第53页 |
(二) 权利义务的充分性 | 第53-54页 |
(三) 权利义务的平衡性 | 第54-55页 |
八、 国际保理当事人权利义务的可发展性 | 第55-57页 |
九、 中国立法对国际保理当事人之间法律关系的规制 | 第57-64页 |
(一) 中国立法的现状 | 第57-61页 |
(二) 中国立法的完善 | 第61-64页 |
注释 | 第64-80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80-8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88-89页 |
后记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