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施工机械和设备论文--混凝土机械与设备论文--混凝土及砂浆搅拌机、搅拌车论文

水泥混凝土泵车振动性能与结构优化设计研究

第一章 绪论第1-17页
   ·本文的工程背景第12-14页
   ·问题分析第14-15页
   ·本文完成的主要工作第15-17页
第二章 泵车液压系统冲击仿真与试验研究第17-48页
   ·泵车液压系统冲击分析第17-20页
     ·泵车液压系统第17-18页
     ·正泵与反泵第18页
     ·液压系统泵送工作过程第18-19页
     ·泵车液压冲击第19-20页
   ·泵车液压系统仿真研究第20-34页
     ·功率键合图基本原理第20-22页
     ·泵送回路键合图模型的建立第22-28页
     ·分配回路键合图模型的建立第28-30页
     ·液压系统仿真第30-34页
   ·泵车液压系统冲击试验研究第34-41页
     ·测试系统组成第34-35页
     ·试验工况确定第35页
     ·测试结果及数据处理第35-39页
     ·试验数据分析第39页
     ·液压系统冲击分析第39-41页
   ·液压冲击烈度第41-44页
     ·冲击烈度的提出第41-42页
     ·试验数据冲击烈度分析第42-44页
     ·结论及建议第44页
   ·液压冲击的控制第44-47页
     ·提高分配回路的响应速度第44-45页
     ·增加分级控制电路第45-47页
   ·小结第47-48页
第三章 泵车臂架系统模态分析与试验研究第48-64页
   ·模态分析基本理论第48-50页
   ·泵车臂架系统有限元模态分析第50-58页
     ·工况选择第50-51页
     ·模型的建立与简化第51页
     ·有限元网格划分第51页
     ·边界条件及载荷施加第51-54页
     ·模态分析第54-58页
   ·泵车臂架系统ADAMS模态仿真第58-59页
     ·ADAMS模态仿真第58-59页
     ·结果分析第59页
   ·泵车臂架系统固有频率试验第59-63页
     ·试验数据处理第59页
     ·试验方案第59-60页
     ·试验数据处理第60-63页
   ·小结第63-64页
第四章 泵车臂架系统振动特性动力学仿真第64-78页
   ·泵车臂架系统动力学模型第64-65页
   ·泵车臂架系统ADAMS动态响应仿真第65-70页
     ·建立ADAMS仿真模型第65页
     ·臂架及料管的简化第65-67页
     ·冲击载荷施加第67页
     ·振动特性动态仿真第67-70页
   ·结构参数对系统振动特性的影响第70-72页
     ·刚度对振动特性的影响第70页
     ·质量对振动特性的影响第70-72页
   ·液压冲击峰值对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第72-73页
     ·动态仿真第72页
     ·结果分析第72-73页
   ·小结第73-78页
第五章 泵车结构应力场分析与试验研究第78-108页
   ·有限元分析基本理论第78-84页
     ·弹性力学基本方程和变分原理第78-80页
     ·空间板壳单元基本理论第80-82页
     ·空间梁单元基本理论第82-84页
   ·静强度计算第84-88页
     ·有限元模型第84-85页
     ·静强度计算第85-88页
     ·结果分析第88页
   ·静应力试验第88-97页
     ·试验方案第88-90页
     ·试验数据第90-95页
     ·结果分析第95页
     ·测试结果与计算结果比较第95-97页
     ·结论第97页
   ·动强度计算第97-102页
     ·有限元模型的修改第97页
     ·动载荷的施加第97-98页
     ·动强度计算第98-102页
     ·结果分析第102页
   ·动应力试验第102-107页
     ·侧面工况动应力第102-105页
     ·水平工况动应力第105-106页
     ·试验结果与计算结果比较第106页
     ·结论第106-107页
   ·小结第107-108页
第六章 泵车臂架系统疲劳寿命研究第108-124页
   ·疲劳寿命预测方法第108-110页
     ·材料的S-N曲线第108页
     ·疲劳极限线图第108-109页
     ·疲劳累积损伤第109页
     ·高周疲劳寿命设计第109-110页
   ·泵车臂架材料疲劳性能试验第110-117页
     ·试样第110-111页
     ·试验设备及方案第111-112页
     ·不同应力水平下的动载试验第112页
     ·相同应力水平下的动载试验第112-114页
     ·P-S-N疲劳曲线第114页
     ·疲劳断口的电镜扫描第114-115页
     ·静载试验第115-116页
     ·接头型式对疲劳寿命的影响第116-117页
     ·试验结论第117页
   ·泵车臂架机构疲劳寿命预估第117-123页
     ·有限元模型及载荷处理第118页
     ·疲劳寿命计算第118页
     ·结论第118-123页
   ·小结第123-124页
第七章 泵车臂架系统结构动态优化设计第124-136页
   ·结构优化设计方法第124-126页
     ·优化设计数学模型第124页
     ·优化问题的数值迭代法第124-125页
     ·灵敏度分析理论第125页
     ·模态灵敏度分析方法第125-126页
   ·水泥砼泵车结构动态优化模型的建立第126-129页
     ·设计变量的确定第126-128页
     ·性能约束及目标函数的选择第128页
     ·优化计算第128页
     ·设计变量灵敏度计算第128-129页
   ·降低一阶固有频率的结构动态优化第129-132页
     ·十一个设计变量的优化设计第130-131页
     ·优化模型的修改第131-132页
     ·优化分析及结论第132页
   ·提高一阶固有频率的结构动态优化第132-135页
     ·十个设计变量的优化设计第132-133页
     ·十五个设计变量的优化设计第133-134页
     ·优化分析及结论第134-135页
   ·小结第135-136页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第136-139页
   ·结论第136-137页
   ·展望第137-139页
致谢第139-140页
参考文献第140-146页
附录A 液压系统功率键合图数学模型参数表第146-148页
附录B 动静应力、自振频率试验测点分布图及测点表第148-161页
附录C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研究课题第161页

论文共1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太原汉族群体DYS390、DYS391和DYS393基因座多态性及法医学应用研究
下一篇:VR中碰撞响应的一种解析解及对FCPF算法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