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客户”社会资本与知识学习的关联机制和模式研究
| 摘要 | 第1-3页 |
| Abstact | 第3-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6-14页 |
| ·引言 | 第6页 |
| ·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已处于重要地位 | 第6-7页 |
| ·与客户间的知识学习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 | 第7-9页 |
| ·浙江省中小企业向客户进行知识学习的现状分析 | 第9-10页 |
| ·学习目标不明确 | 第9页 |
| ·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不够 | 第9-10页 |
| ·缺乏有效的学习平台 | 第10页 |
| ·本论文拟解决的几个问题 | 第10-11页 |
| ·本论文研究的框架 | 第11-12页 |
| ·本论文主要创新点 | 第12-14页 |
| 第二章 以往研究回顾 | 第14-40页 |
| ·中小企业与客户的界定 | 第14-17页 |
| ·中小企业的界定 | 第14-15页 |
| ·客户的界定 | 第15-17页 |
| ·社会资本理论研究综述 | 第17-25页 |
| ·社会资本理论的起源与发展 | 第17-20页 |
| ·社会资本的内涵 | 第20-23页 |
| ·作为嵌入自我的社会资本理论 | 第23页 |
| ·中国背景下的社会资本研究 | 第23-24页 |
| ·企业与客户的社会资本研究 | 第24-25页 |
| ·组织间知识学习综述 | 第25-38页 |
| ·知识理论基础 | 第25-29页 |
| ·组织学习理论 | 第29-38页 |
| ·以往研究的总结 | 第38-40页 |
| 第三章 社会资本与知识学习关联机制 | 第40-54页 |
| ·模型的总体构思 | 第40-41页 |
| ·变量说明 | 第41-47页 |
| ·社会资本的三个维度 | 第41-44页 |
| ·转移过程的三个方面 | 第44-45页 |
| ·知识获取 | 第45-46页 |
| ·知识开发 | 第46-47页 |
| ·社会资本与知识模糊度 | 第47-49页 |
| ·结构维度与知识模糊度 | 第47-48页 |
| ·关系维度与知识模糊性 | 第48-49页 |
| ·认知维度与知识模糊性 | 第49页 |
| ·社会资本与学习承诺 | 第49-50页 |
| ·关系维度与学习承诺 | 第49-50页 |
| ·社会资本与学习通道 | 第50-51页 |
| ·结构维度与学习通道 | 第50-51页 |
| ·关系维度与学习通道 | 第51页 |
| ·转移过程与知识获取 | 第51-52页 |
| ·知识模糊性和知识获取 | 第51页 |
| ·学习承诺与知识获取 | 第51-52页 |
| ·学习通道与知识获取 | 第52页 |
| ·知识获取与知识开发 | 第52-54页 |
| 第四章 实证研究 | 第54-75页 |
| ·研究的对象与目的 | 第54-55页 |
| ·问卷及统计方法说明 | 第55-56页 |
| ·统计分析结果 | 第56-70页 |
| ·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 第56-62页 |
| ·相关分析 | 第62-66页 |
| ·回归分析 | 第66-70页 |
| ·研究结果讨论 | 第70-75页 |
| ·社会资本、知识获取的讨论 | 第70-71页 |
| ·社会资本、转移过程和知识获取之间关系的讨论 | 第71-74页 |
| ·本章的主要结论 | 第74-75页 |
| 第五章 基于与客户间社会资本的学习模式研究 | 第75-91页 |
| ·信任的本质 | 第75-77页 |
| ·组织间信任与人际信任 | 第77页 |
| ·信任与社会资本的关系 | 第77-78页 |
| ·不同类型信任主导下的学习模式 | 第78-91页 |
| 第六章 政策建议 | 第91-94页 |
| ·改变传统竞争观念 | 第91页 |
| ·培育中小企业与客户之间的社会资本 | 第91-92页 |
| ·建立有效的学习平台 | 第92-93页 |
| ·避免可能的陷阱 | 第93-94页 |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4-98页 |
| ·结论 | 第94-96页 |
| ·展望 | 第96-98页 |
| 参考文献 | 第98-104页 |
| 附录一 部分访谈和问卷调查企业名录 | 第104-105页 |
| 附录二 中小企业社会资本与知识学习调查问卷 | 第105-110页 |
| 附录三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工作及成果 | 第110-111页 |
| 致谢 | 第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