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图象的平面测量方法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 英文摘要 | 第7-9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2页 |
|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 | 第9-10页 |
| 1.1.1 基于图象的测量 | 第9-10页 |
| 1.1.2 研究的内容、目的及意义 | 第10页 |
| 1.2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0-12页 |
| 第二章 平面射影几何与图象测量 | 第12-20页 |
| 2.1 射影平面,齐次坐标 | 第12-15页 |
| 2.1.1 点与直线 | 第12-14页 |
| 2.1.2 无穷远点与无穷远直线 | 第14-15页 |
| 2.2 平面单应 | 第15-17页 |
| 2.3 基于图象的平面测量原理 | 第17-19页 |
| 2.3.1 摄象机针孔模型 | 第17-18页 |
| 2.3.2 图象测量基本原理 | 第18-19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 第三章 平面测量问题中单应矩阵的算法研究 | 第20-28页 |
| 3.1 求解单应矩阵的点对应算法 | 第20-22页 |
| 3.1.1 算法的理论推导 | 第20-22页 |
| 3.1.2 点对应算法描述 | 第22页 |
| 3.2 利用两幅图象之间的单应关系作为约束的算法 | 第22-24页 |
| 3.2.1 算法的理论推导 | 第22-23页 |
| 3.2.2 算法的实现步骤 | 第23-24页 |
| 3.3 直线对应算法 | 第24-25页 |
| 3.3.1 直线对应算法的理论推导 | 第24页 |
| 3.3.2 直线对应算法实现步骤 | 第24-25页 |
| 3.4 模拟与真实图象实验 | 第25-27页 |
| 3.4.1 模拟实验及分析 | 第25-26页 |
| 3.4.2 真实图象实验 | 第26-27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 第四章 多模板非线性优化算法在平面测量中的应用 | 第28-37页 |
| 4.1 平面测量误差分析 | 第28-30页 |
| 4.2 多模板非线性优化算法 | 第30-33页 |
| 4.2.1 测量误差来源 | 第30-31页 |
| 4.2.2 多模板非线性优化算法 | 第31-33页 |
| 4.3 模拟与真实图象实验 | 第33-36页 |
| 4.3.1 模拟实验与分析 | 第33-34页 |
| 4.3.2 真实图象实验 | 第34-36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 第五章 基于图象的交通肇事现场测距系统 | 第37-50页 |
| 5.1 系统总体设计 | 第37-40页 |
| 5.1.1 系统硬件部分 | 第37页 |
| 5.1.2 系统软件结构 | 第37-40页 |
| 5.2 技术方案 | 第40-42页 |
| 5.2.1 标准平面模板的选择 | 第40-41页 |
| 5.2.2 模板图象中特征基元的自动提取 | 第41-42页 |
| 5.3 基于图象的测距系统人机界面 | 第42-46页 |
| 5.3.1 函数描述 | 第42-43页 |
| 5.3.2 流程介绍 | 第43-46页 |
| 5.4 实验测量数据 | 第46-49页 |
| 5.5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 第六章 平面测量研究的一些其它应用 | 第50-57页 |
| 6.1 矫正图象的射影失真 | 第50-53页 |
| 6.1.1 矫正图象的方法 | 第50-51页 |
| 6.1.2 矫正图象实例 | 第51-53页 |
| 6.2 旋转图象序列的整合 | 第53-56页 |
| 6.2.1 图象整合的方法 | 第53页 |
| 6.2.2 整合图象实例 | 第53-56页 |
| 6.3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 第七章 基于随机采样原理的直线检测 | 第57-65页 |
| 7.1 Hough变换 | 第57-58页 |
| 7.1.1 Hough变换算法步骤 | 第57-58页 |
| 7.1.2 K—mean分类算法 | 第58页 |
| 7.2 随机采样检测直线法 | 第58-61页 |
| 7.2.1 算法描述及实现步骤 | 第58-59页 |
| 7.2.2 关于算法的几点讨论 | 第59-61页 |
| 7.3 模拟实验与检测实例 | 第61-64页 |
| 7.3.1 模拟实验与分析 | 第61-63页 |
| 7.3.2 检测直线实例 | 第63-64页 |
| 7.4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 第八章 总结 | 第65-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 导师与作者简介 | 第70-71页 |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