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言 | 第1-13页 |
0.1 国有企业绩效评价 | 第10页 |
0.2 国有企业经营者业绩评价的意义 | 第10-11页 |
0.3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 | 第11-13页 |
1 激励约束机制与经营者的效绩评价 | 第13-25页 |
1.1 人性的分析 | 第13-15页 |
1.1.1 人的需要 | 第13-14页 |
1.1.2 公平和期望 | 第14-15页 |
1.2 经营者的激励与约束 | 第15页 |
1.3 经营者激励与约束的一般模式 | 第15-17页 |
1.3.1 市场约束机制 | 第15-16页 |
1.3.2 公司治理的权力制衡 | 第16页 |
1.3.3业绩评价的激励机制 | 第16-17页 |
1.4 激励与约束的协同关系 | 第17-18页 |
1.4.1 市场约束机制与经营者业绩评价 | 第17页 |
1.4.2 公司治理与经营者业绩评价 | 第17-18页 |
1.5 经营者业绩评价模式的理论分析 | 第18-21页 |
1.5.1 股东利益至上理论 | 第18-19页 |
1.5.2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19-21页 |
1.6 美国企业效绩评价情况简介 | 第21-25页 |
1.6.1 美国综合评价模式介绍 | 第21页 |
1.6.2 杜邦模式 | 第21-23页 |
1.6.3 华尔模式 | 第23页 |
1.6.4 现代模式 | 第23-25页 |
2 济钢集团情况简介 | 第25-33页 |
2.1 集团简介 | 第25页 |
2.1.1 集团概况 | 第25页 |
2.1.2 集团的组织结构 | 第25页 |
2.2 子公司简介 | 第25-27页 |
2.2.1 子公司整体概况 | 第26页 |
2.2.2 子公司的运行机制 | 第26-27页 |
2.3 集团与子公司的管理模式 | 第27页 |
2.4 子公司经营者绩效考评的现行指标体系 | 第27-30页 |
2.4.1 基本收入 | 第29页 |
2.4.2 效益收入 | 第29页 |
2.4.3 风险收入 | 第29-30页 |
2.4.4 其他收入 | 第30页 |
2.4.4.1 廉洁勤政 | 第30页 |
2.4.4.2 特殊贡献 | 第30页 |
2.4.5 子公司经营者的综合年薪收入 | 第30页 |
2.5 存在的缺点和问题,探讨有效的绩效评价方案 | 第30-33页 |
2.5.1 现行母子公司体制,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第30-31页 |
2.5.2 指标设置中的欠缺 | 第31-33页 |
3 济钢集团子公司经营者效绩评价的方法体系设计 | 第33-52页 |
3.1 效绩评价的目标 | 第33页 |
3.2 经营者效绩评价方法体系的设计 | 第33-36页 |
3.2.1 方法体系的内涵及特征 | 第34-35页 |
3.2.2 利益相关者分析与方法体系设计 | 第35-36页 |
3.3 考评指标选择及体系确定 | 第36-39页 |
3.3.1 备选指标及其质量要求 | 第36-37页 |
3.3.2 单一指标的适用性及指标设计 | 第37-38页 |
3.3.3 综合指标的适用性及指标设计 | 第38页 |
3.3.4 利润现金率指标的设计及应用 | 第38-39页 |
3.4 指标体系确定 | 第39-41页 |
3.4.1 与旧指标体系的相同之处 | 第40-41页 |
3.4.2 指标体系的改进与提高 | 第41页 |
3.5 不同目标值的确定 | 第41-45页 |
3.5.1 利润目标值的确定 | 第42-44页 |
3.5.2 其他主指标的目标值确定 | 第44-45页 |
3.6 实际业绩的取数分析 | 第45页 |
3.7 预期的效果 | 第45-46页 |
3.8 子公司经营者业绩评价实例 | 第46-52页 |
3.8.1 利润 | 第48页 |
3.8.2 利润净现金率 | 第48页 |
3.8.3 销售收入 | 第48页 |
3.8.4 应收账款周转率 | 第48-49页 |
3.8.5 成本费用利润率 | 第49页 |
3.8.6 流动资产周转率 | 第49页 |
3.8.7 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 | 第49-50页 |
3.8.8 销售(营业)增长率 | 第50页 |
3.8.9 公司经营状况总得分 | 第50-52页 |
4 结论 | 第52-54页 |
4.1 结论综述 | 第52-53页 |
4.2 本人致谢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