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至元时期西安城市地理的初步研究
前言 | 第1-9页 |
一、 唐末以来长安城地位的变化 | 第9-15页 |
(一) 长安城地位下降的原因 | 第10-12页 |
(二) 长安所具有的一定地位 | 第12-15页 |
二、 长安地区的建置沿革 | 第15-18页 |
三、 长安城的城垣范围及建制特点 | 第18-27页 |
(一) 城垣范围及规模 | 第20-22页 |
(二) 城垣建制特点 | 第22-27页 |
1、 内外双重之制 | 第22-24页 |
2、 半圆形角台 | 第24-25页 |
3、 城门及其变化 | 第25-27页 |
四、 长安城内部结构的演变 | 第27-37页 |
(一) 五代时长安城的内部结构 | 第27-28页 |
(二) 宋时长安城内部结构 | 第28-30页 |
(三) 金时长安城的内部结构及其特点 | 第30-34页 |
1、 街道及附近建置 | 第30-31页 |
2、 长安城布局特点 | 第31-34页 |
(1) 街巷特点 | 第31-32页 |
(2) 人口分布特点 | 第32-34页 |
(四) 元时长安城内部结构 | 第34-37页 |
五、 龙首渠的渠道及水源开发 | 第37-46页 |
(一) 宋、元时期西安城龙首渠兴废概况 | 第37-38页 |
(二) 宋时龙首渠渠道 | 第38-41页 |
(三) 元时龙首渠渠道 | 第41-43页 |
(四) 宋、元时龙首渠水源的利用 | 第43-46页 |
六、 碑林的创建与整修 | 第46-53页 |
(一) 碑林称谓由来 | 第46-47页 |
(二) 唐末五代唐石经的迁移经过 | 第47-49页 |
(三) 北宋时碑林的创建 | 第49-51页 |
(四) 碑林建制结构 | 第51-52页 |
(五) 金、元时碑林的整修 | 第52-53页 |
七、 元时城郊安西王府的创建及其结构 | 第53-60页 |
(一) 安西王府的建治年代 | 第54页 |
(二) 安西王府址 | 第54-56页 |
(三) 王府的建置结构 | 第56-57页 |
(四) 安西王府的废止 | 第57-60页 |
总结 | 第60-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5页 |